想到这一点,愧疚的情绪开始荡漾。
为什么我之前在看待这件事时,“回头再去捡贝壳”这个选项从没有在我心中存在过?我是不是太轻忽小孩的情绪了?是不是太以大人的需要为中心了?而太不同理小雅的眼泪了?她不就也就是3岁多,粗心忘了某样她心爱的东西不是很正常吗?我又怎么可以一厢情愿的认为反正哭哭就过了呢?再说,我们又不是赶飞机之类的,为什么不能为了小孩多停一下下?我又为什么会觉得这样就是在惯小孩呢?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的经验,记得我小时候的伤心。”雅爸慢慢的开在漆黑的山路上轻描淡写的跟我说“我爸爸就是那种打死也不可能为了小孩、老婆而多绕点路,多等一点时间的大人。
“有好几次的旅行,我都在遗憾、伤心和失望中度过。也许是忘在旅馆的那只小熊、也许是忘了买的一张明信片,可是我当时只是个小孩啊!我会犯错,我会忘记,为什么就是不能给我第二次机会?也许我就会更珍惜,也许我就会愿意学习着变得更好……结果后来想起那些行程,都只记得最后的伤心,以及父母对我的不谅解……
“我不愿意成为像我父亲一样的爸爸…,我希望小孩以后会记得小时候犯错是被允许与包容的,只要他们能够好好掌握住第二次的机会!”
如今好几年过了,那盒不甚美丽以及多样性的贝壳仍是小雅的最爱,里头有着“失而复得”、“受伤的心情被同理与弥补”的满满的爱。她后来先是把事件画了下来,再大一点,等到会写字了,甚至把这件事写成故事,赢得了老师的赞赏跟同学的感动。
现在,贝壳就被收放在客厅入口的玻璃容器里。每次当我为了小孩的过错而暴跳如雷时,那些贝壳就会让我回忆起那天小雅回程中熟睡中嘴巴微扬的小脸,提醒我在下结论之后,重新思考小孩的态度是来自于娇纵,还是来自于能力上的不足。
我也一直记得那天雅爸的拜托:小孩只是个小孩,请记得给小孩再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