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学校一个班主任呈现了他班的两则女生案例。
一个女生公然与班规“作对”,其实是挑战班主任权威。
高三“百日冲刺活动”后,每个班的每一位学生都会在班旗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以示鼓励,给自己打气。学生们、班主任及任教科任都虔诚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可是这个班的这位女生却在班旗上公然写下“签名有屁用”这几个字。这是一种挑衅行为。她以这个举动否定学校,否定班主任。
班主任坐等她的道歉。她“岿然不动”。无法,班主任亲召,她姗姗迟来。班主任威逼利诱,撬不开她的“绣口”。她一点羞愧之色都没有,她甚至不觉得这什么不妥。
班主任与其谈话时,我在场。要是我处理,我首先做的便是挫挫她的自以为是的傲气。
这些孩子的共同点是,世界要以他为中心,要世界随着他们的心而动。说到底是“以我为中心”的自私思想在作祟。
这位女学生目中无他、无集体的思想,不是朝夕的结果。
班主任说,这位女生之所以这么奇葩,是因为她有奇葩的父母。
话说有一次那位父亲家长听说女儿不舒服来探看女儿。当时,班主任正在上着课,这位父亲招呼不打,无视老师与其他学生,直接走进教室,径直走到女学生的座位,伸手探测女儿额头。
大家也许马上会说,这位家长真没素质,没教养,不懂得尊重别人,对老师没有起码的尊重。我也认同。
但我想说的是,这位家长是一目中无规则、无他人的人。
首先,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这是课堂时间。课堂时间有课堂的规则,你不能随意打破。你要做的是等待,等待课堂时间的结束。
要是,真的有十万火急、“死人塌楼”的事,那么也应该向课堂的掌控人—老师请示,而不是无视课堂规则,干自己的事。
第二,老师学生正在上课。上课是有上课情绪的。老师与学生正处一种知识互动的氛围当中,突然进来一个“陌生人”,所有的人的情绪被迫中断,然后学生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感受,继而会生出愤怒的情绪。
大家的好心情或学习知识的情绪或思考的情绪都被无端打扰。这位家长离开后,学生与老师的情绪是不能一时恢复的。就算恢复了情绪,也不复之前的课堂效果了。
这位家长是典型的眼中无他人的人。这不应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行为表现,更像是一个幼儿的行为。婴幼儿就是以自我为世界中心的,他们尚未有他人的概念。
家长这种无规则无他人的意识与行为自然的全给了孩子,孩子复制了父母的行为思想。
孩子也是一位目中无班规,目中无同学无师长的学生。他们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什么困惑,会给他人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背景墙”、“参照物”,孩子是按照父母的样子来长的。他们的言行举止,、价值观、思维意识都会影响着孩子。
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制品”,这应该毋庸置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