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一代父母很多是70、80后,我们接受了完整的应试教育,更清楚地知道,知识和技能的娴熟并无意义。只要会使用计算器,别说三位数加减法,开根号也是so easy。所以,何必让幼小的孩子,争分夺秒,用大量时间去做毫无意义的比拼。
道理都懂,可我们依然马不停蹄。
为什么,因为你就是觉得我不能掉队。
资源总归是有限的。就算人人有份,先到的人也能挑到更好的。
这点来看,纵使时代进步,我们和父母并无二致。我们总嘲笑他们不排队,上公交、地铁一窝蜂地往上挤,那是因为,他们真正经历过极度匮乏,不拼命挤,可能真就上不去车,而下趟车还会否抵达终点?谁也说不好。
所以,当我们争抢着买房,排队报各种班,这又有什么差别呢?
所谓焦虑,源于对未来的不可控。未知的时间面前,我们渺小和无力。于是,试图找寻确定,想抓住些什么。而教育,成了最好的抓手。
我们相信,教育依然是进阶之道,能通往更多的资源。买学区房的人,美其名曰要给孩子更公平的教育环境,可他们从未真正期望平等,只不过想让自己孩子能更靠近鄙视链的顶端。
无论学区房还是各种才艺、技能培养,我们只希望更好地武装孩子,争夺资源时地形更有利。
此前看到一篇文章《被学区房撕裂的中国教育——底层应试教育、中产素质教育、顶层精英教育》,文中提到底层应试教育在锻造这个社会需要的人,让孩子有用、听话,中产的素质教育,则是培养工艺品,目的在帮孩子变得更好,以便被挑选。而真正的精英教育里,孩子们不需要更好,他们是挑选别人的人,只需有更强的决策能力。
是很残酷。教育本该是无用之学,可当我们投入这场成本高昂的军备竞赛,我们就是将其视作工具,看成通向明日更好生活的路径,当做面对巨大不确定的安慰。
生活不该有成败,它不过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