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学区房。
每到周末,学而思门外是北京最堵的地方之一,除了奥数、英语这种课外辅导机构,各种技能班、特长班,也是门庭若市。一些名声好、性价比高的特长班,比如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辅导,家长要上好闹钟,守着官网,定时秒杀,比双十一还壮烈。
朋友曾形容过自己的心情,捧着钱,等电话,如果被通知,允许交钱,那简直如神宠幸。这时候,就不要谈什么教育溢价了。
小一点的孩子顶多上上早教班,去下游乐场。从幼儿园开始,才算开启培训班之旅。音乐、美术是标配,要么唱歌跳舞,要么学项乐器,这是基本的美育。体育的话,足球、游泳、棋类、武术,至少得参加一项吧。英语呢,或阅读,或表演,也总归要有。七七八八算下来,一个孩子平均参与的兴趣班得四到五个。单纯谈费用,一年四五万的花费是少的,如果再来点马术、冰球这些高档运动,七八万、小十万不在话下。
这只是课外的。幼儿园的学费,公立园能控制在一千出头,但普通家庭基本别想。私立幼儿园,最一般的一个月大约四千多,而那些号称双语或基于某教育理念,往往要五六千,乃至七八千、上万。
等到了小学,学区房、学费高昂的私立或者民办校的高昂学费、各式各样的课外辅导机构,一样样都摆到了眼前,如果两个孩子,费用还要双倍。
而这些还都只是基本款。
是的,教育已然成为一场成本高昂的军备竞赛。
那我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如此全力投入,是真的因为孩子需要吗?并不尽然。
或许,一个很重要原因,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在上。
举个简单例子,朋友曾是坚定地不报班家长,高调主张,童年要还给游戏。可上了小学,在无情地现实面前,她还是败下阵来。小学一年级,因为什么班也没上,自己孩子只能做十以内加减法,而上了辅导班的孩子,知识已进阶到分数和小数点。更可怕的是,班上一半的同学至少掌握了三位数以内加减法。没了成就感,老师也不再用心教。朋友的孩子每天一头雾水地上完课,一脸沮丧地回了家。
我们在用教育寻找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