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措施灌输得当,孩子也能成为“救世主”
我的一位朋友是外科医生,时常给上小学的儿子分享医院发生的事儿,生离死别的场景,悲欢离合的瞬间,还在家摆弄些人体模型和简单的医疗器械,教儿子基础的人体构造和急救方法。
亲人们不理解,觉得小孩子接触这些过于血腥残酷,不利于身心健康,朋友们则认为他无非是希望子承父业,提前给孩子渗透些专业知识而已。说到底,很少有人理解他的教育理念。
直到去年夏天,朋友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栽倒在自家客厅,母亲碰巧去菜市场,家里只剩放暑假的儿子。
看到此番场景,男孩儿毫不慌张,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后,熟练运用父亲教导的急救知识,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对昏迷的爷爷进行了正确处置,为老人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男孩儿的爷爷苏醒后老泪纵横,逢人便说自己的命是孙子抢回来的。
如果没有平日里妥帖到位的危机教育,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儿面对此情此景,恐怕早就慌了神。这位父亲教给儿子的内容看似残酷直接,却远比突如其来的现实带给孩子的冲击要温柔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