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能全力学习的孩子,不是整天都在学,
而是自身状态好
孩子究竟在拿几分力气学习,这事家长不一定能准确了解。一般情况,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投入的时间,但是大家时间其实差不多的。
而是否真的努力在学,是他自己脑子里的事。在课堂走神、补课班上玩手机睡觉,也是不少的。
(虽然我觉得补习班上偶尔睡觉玩手机也是没什么错的,也说明老师讲的一般或者他收获不大,还不如休息)
我们肯定都是希望孩子用更多力气在学习的,这个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怎样能做到这一点。
我自己的体会一直是,孩子在状态好的时候更可能主动学习、好好认真学习。
只有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身心能量充足时,更能做到。
这时他有心力,有那种「看我的,我暗中使把劲下次一定能让你们肃然起敬」的劲头。
并且他的身体心理和学习经验、统筹规划能力,也足以支撑他能这样坚持一段时间。
不论外人看起来怎样,这就是他在用八九分力气了。
那么状态好具体指什么?
1、身体状态好,头脑清醒,不困倦,有能量。
2、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还挺牛,有点厉害。
3、脑力、精力、心理能量,都有富余,没有被榨干,十分只用了六七分。
他自己也很清楚还有余力,并且不会因此有负罪感,而是这样会心里更踏实,知道需要的时候还能拿出额外的力气来。
4、生活里有一些好玩的事情,可能是学习中的,当然更可能是其他的。就是有一些乐趣在平衡着,让他不会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很亏。
5、有很多事情,他可以有自主权。这种自由和掌控感,会让人心里更有力量。
6、他心里有希望,觉得只要加油,是可以进步、达到目标的,而不是无望无助。我觉得家长所能做的,就是想各种办法,帮孩子整体状态保持好一些。
但是很多家长相信的是相反的:让他感到恐惧焦虑,他才能好好学。我觉得这种只能是一时有效,不太能持续,而且即使有效也有副作用。
特别是对于中学生,学习上帮不了太多,一味地唠叨让他抓紧,说出各种焦虑和担忧,其实只能让他状态更差,心理负担更重。
所以,每当我们想对他施加外力时,稍微考虑一下,我们所做的,是要增加他的恐惧焦虑,拿小鞭子驱赶他,还是帮他获得更好的状态,变得更有力量。
这里更根本的观念是,你要相信孩子也是想要做好的。当他能力允许时,他一定会努力去做去学的。
还有,我觉得家长要摆脱一种不实际的期望,那就是让孩子一直用十分力气去学,心里想着别人家孩子用12分。
因为除了在中高考前冲刺时,平时让他用全部力气来学习,是不应该的,既没必要,也很难做到,做到了也挺残忍的。
另外不同孩子也不一样。也许有少数孩子特别喜欢学,适合应试教育,能一直保持冲刺状态。
大部分孩子,家长看起来的七八分,也就是他的九分十分了,是他个人最佳纪录了。
02
锻炼孩子自己当好「学习公司」的老板
再啰嗦一句,学习真的不在于堆时间,主要是要走心过脑子。动机强,对学习上心,有元认知,善于总结复盘,摸索方法……
然而,家长常想自己去学一些特别具体的学习方法,然后再教给孩子。实际做起来,我估计不是很容易。
我觉得可以学总的学习科学里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间隔记忆,考自己练习提取信息等等。但是特别具体的做法,不太好教。可能对孩子比较有帮助的是,告诉他这些总体规律,然后让他尝试、体验、得到反馈、总结。通过这样实际运用,让他总结出来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感知和规划、归纳的能力。
我们看到被称为学霸的孩子,一般都是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根据实战经验,摸索出自己的做法。
你让他系统写出来他不一定能做到,但他心里是有的,能随时根据目标和自己水平去判断,怎么学,哪里还差什么,下一步提高关键在于什么。
这多半不是小时候家长教出来的,老师给的反馈会比较有用,但主要靠自己用心体会、尝试,不断调整。
所以老师会对学霸家长说,只要孩子成绩很好,那么少干预,不论他现在怎么做到的,让他继续好了。
所以,特别僵化地要求孩子,一定做到哪些哪些非常细小具体的做法,不如多启发他去尝试、感知、总结、调整。
锻炼他当好自己「学习公司」老板的能力。这个能力会比知识更让他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