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上个月我去听了一场数学竞赛获奖学生的交流分享会。会上有个孩子的发言让我特别有感触。他说数学考试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他会从答案往回倒推,想想题目要的结果是什么,然后再一步步找需要哪些条件。
这让我想起了我带过的一个学生小杰。刚开始辅导他时,他常常对着数学题发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后来我教他这么一个小技巧,他的数学成绩就直线上升,从班里中下游变成了第一名。
说到底,数学高手跟普通学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解题思路。你看看身边那些数学考得好的孩子,他们做题时没有思路的时候都有个共同点——看到题目先想结果,再倒着推需要什么条件。
拿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来说。比如问一个数的平方减去这个数再减去2等于0,求这个数。咱们普通人一上来就蒙了:这题要怎么做啊?看着好像很复杂。
但数学好的孩子会这么想:题目要求的是这个数,那就把这个数设为x。有了x后,方程就能写成x²-x-2=0。这不就是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吗?用求根公式就能解出来了。
你看,这多简单。关键就在于先确定要求什么,再往回倒推。这种解题思路,我们叫它”逆向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不光在做代数题时有用,做几何题也一样。孩子们看到证明题就怕,就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证明。其实掌握了逆向思维,几何题也不难。
前几天我教一个孩子做相似三角形的证明题。题目给了两个三角形,一个角相等,另外两边成比例,问两个三角形是不是相似。孩子一看条件多,就蒙了。我就教他:先别管条件,想想证明三角形相似需要什么?不就是两个角相等或者三边成比例嘛。
有了这个目标,咱们再看题目给的条件:一个角相等了,两边成比例说明这两边对应,那对应角也就相等了。这不就有两个角相等了吗?三角形相似自然就证明出来了。你看,这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找需要的条件。
那问题来了,怎么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呢?
给你们分享几个小妙招:
第一招,做题时先看问什么,再看条件。很多孩子一上来就死盯着函数图像或者几何图形,这样容易迷失方向。应该先看清楚题目要求什么,心里有了目标,再看条件才有方向。
第二招,遇到不会的题先猜答案。这招特别管用。比如解不等式时,可以先猜一个解,代入验证看看是否符合条件。就算猜错了也没关系,重点是通过验证猜想,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
第三招,做完题要反思。不光要知道怎么做对的,还要想想为什么配方能解决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需要三个条件。这样才能举一反三。
说到这儿,肯定有妈妈们要问了:我家孩子做题太慢,用逆向思维不是更慢了吗?
其实恰恰相反。你想啊,面对一道因式分解题,盲目地试各种方法,是不是要走很多弯路?但如果先看结果要因式分解成什么样子,再考虑用提公因式还是公式法,反而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这就像解一道二次函数的题,没有思路的人可能会漫无目的地找各种性质。有逆向思维的人会想:要求的是最值,那肯定跟对称轴和顶点有关,直接找这些关键点就行了。哪个更省时间?
所以啊,与其让孩子死记硬背解题模板,不如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解题效率,还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数学学习最怕的就是死记硬背。那些数学考得好的孩子,都是因为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咱们家长与其逼着孩子刷题,不如帮他们养成好的思维习惯,这才是数学提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