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一直被催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觉!唤醒自驱力,就做这3件事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孩子一写作业就拖拖拉拉,一定要我们在旁边监督才能动笔,怎么办?

说了多少遍,房间还是乱糟糟的,非要吼几句才肯收拾一下,怎么办?

周末在家就知道玩手机,一点学习的自觉性都没有,催一下动一下,不催就彻底放羊,怎么办?

别急着跟孩子发火,也别再抱怨孩子“不听话”、“懒惰”了!

这些看似“磨蹭”、“拖延”、“不自觉”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问题:

孩子缺乏自驱力!

先问自己一个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被你催?

表面上看,是孩子磨蹭、拖延、不自觉。

但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

a、孩子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学习是为了考试?

考试是为了上好大学?

好大学是为了好工作?

这些目标对孩子来说太遥远,太空洞,无法驱动他们现在的行动。

就像你一下子给孩子布置一整周的作业,告诉他必须全部做完才能玩,作业像座大山一样压下来,玩耍的时间又被无限期推迟,孩子肯定会觉得“反正也玩不成了”,干脆就拖着不做。

b、孩子在“被控制”的感觉中丧失了动力:

催促本身就是一种控制,它传递的信息是:

“你不行,你需要我来推动你。”

长期被控制,孩子会感觉自己像个工具,而不是主人,主动性会被扼杀。

c、孩子可能还没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热情,那是自驱力的源泉。

但催促往往会压制孩子的兴趣探索,让他们把精力都放在应付“必须做”的事情上,反而错过了发现“想做”的事情的机会。

所以,真正唤醒孩子自驱力,不是在“催促”技巧上打转,而是要釜底抽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将深入探讨3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帮助大家真正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第1件事:停止喂养式教育,让孩子体验饥饿感

我们总以为要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包括最好的教育、最周全的安排、最细致的指导。

但过度喂养,会让孩子失去对知识、对探索的“饥饿感”。

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也缺乏野生的生命力。

“饥饿感”是自驱力的原始动力。

当孩子感受到知识的匮乏、能力的不足、或者对某个领域的好奇时,他们才会主动去寻找、去学习、去探索。

这种内生的需求,远比外部的催促更有效。

具体做法:

1、制造信息差:

不要事事都提前告诉孩子答案,不要把所有知识都嚼烂了喂给他们。

故意留一些“空白”,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提问。

比如,与其直接告诉孩子“地球是圆的”,不如一起看一些有趣的地球图片,引发他的好奇心,

“地球真的是圆的吗?为什么我感觉是平的?”

2、放慢帮助的速度: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刻冲上去帮忙解决。

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尝试、去碰壁、去思考。

你可以提供一些工具、一些线索,但最终的解答要让他们自己去找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允许无聊的时间:

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让他们有无聊的时间。

“无聊”是创造力的温床,孩子会在无聊中开始思考、开始想象、开始寻找新的乐趣。

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创意,都源于“无聊”时的突发奇想。

第2件事:放弃完美主义,允许孩子野蛮生长

很多时候我们追求完美,希望孩子每一步都走得正确、高效、完美。

但完美主义本身就是自驱力的杀手。

因为完美意味着压力、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

孩子害怕犯错,害怕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会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尝试,更谈不上主动。

真正的成长,往往是野蛮生长的过程。

允许孩子犯错,允许他们走弯路,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

就像野草一样,在风雨中野蛮生长,最终才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具体做法:

01、降低期望值:

不要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不要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

关注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而不是结果的完美程度。

尽力而为比必须完美更重要。

02、拥抱不确定性:

接受孩子可能不够优秀,可能不够聪明,可能不够听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展。

03、鼓励试错精神:

告诉孩子,犯错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不要害怕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下次做得更好。

04、接受不完美:

就像残缺的维纳斯,也有独特的魅力。

孩子的不完美,也是他们个性的体现。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欣赏他们的独特之处,才能让他们更加自信和自在。

第3件事:从裁判变啦啦队,点燃孩子的内在动力

我们常常扮演裁判的角色,不断评判孩子的表现,指出他们的不足,纠正他们的错误。

但裁判的角色,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永远在被审判,永远达不到标准,自驱力会被消耗殆尽。

啦啦队的角色,是支持、鼓励、赞赏。

当孩子感受到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时,他们会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去挑战自己,去追求目标。

就像运动员需要啦啦队的呐喊助威一样,孩子也需要我们的鼓励和支持来点燃内在的动力。

具体做法:

1、多看见孩子的努力,少评价结果:

与其说“你这次考试考得真差”,不如说“我看到你为了这次考试很努力,虽然结果不理想,但你的努力我都看到了。”

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认可。

2、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而不是挑剔的眼光:

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并真诚地表达赞赏。

“你今天帮妈妈做了家务,真棒!”

“你的画色彩真漂亮,很有想象力!”

积极的肯定,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3、成为孩子的“资源”,而不是控制者:

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提供支持和资源,而不是直接替他们做决定。

“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你想让我和你一起想办法吗?”

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他们坚实的后盾,而不是束缚他们的枷锁。

4、庆祝孩子的微小进步:

不要只关注大成就,也要庆祝孩子的微小进步。

哪怕只是今天比昨天多读了一页书,或者克服了一个小小的困难,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积少成多,微小的进步积累起来,就能成就巨大的改变。

唤醒孩子的自驱力,不是简单的技巧,而是对他们生命潜能的深刻信任。

通过停下喂养式教育,我们点燃孩子探索的热情;

通过放下完美主义,我们赋予他们追寻自我的自由;

通过化身啦啦队,我们用支持陪伴他们找到方向。

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所言:“如果你在为自己在意的事努力,你不需要外界来催促。你的愿景会牵着你往前走。”

做好这3件事,这可能比催促孩子更难,但也更有价值,也更能真正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拥有强大自驱力的人。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一直被催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觉!唤醒自驱力,就做这3件事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