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传统节日》主题习作写作指导心得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这里分享一下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传统节日》主题习作写作指导方案。跟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主题习作训练相似,一脉相承。二年级小朋友的习作水平也很棒哦~~

刘梓涵小朋友的“那甜滋滋的汤圆还在我心里睡觉”多有趣啊!陈靖彤小朋友的“外婆问我好不好吃的时候,我抬起头,变成了一只小花猫”多有画面感啊!徐紫瑜小朋友的“我是龙的传人”总结得很精妙!!杨老师真的为小朋友美妙的创作震撼感动。

一、写作目标

1. 了解传统节日:能清晰写出节日名称、时间、主要习俗。

2. 结合生活体验:通过具体事例(如包粽子、贴春联)描写节日场景。

3. 表达情感:写出对节日的喜爱或难忘的原因(如团圆、美食、文化意义)。

4. 语言表达:尝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加入颜色、声音等细节描写。

二、写作步骤分解

第一步:审题与选材

1. 明确主题:从课文中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选择一个。

2. 头脑风暴:

习俗:这个节日有哪些特色活动?(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

美食:节日吃什么?(如元宵节汤圆、清明节青团)

回忆:你和家人一起做过什么?(如和爷爷一起写春联、帮妈妈包粽子)

第二步:构思框架

1. 开头:用“时间/季节”或“感官描写”引入节日。

例:“雪花飘飘的腊月,家家户户的门上贴起了红红的春联……”

2. 中间:分两段写“习俗活动”和“难忘的事”。

习俗:节日特色(如元宵节看花灯、端午节挂艾草)。

故事:具体经历(如第一次包饺子露馅了、和爸爸一起放烟花)。

3. 结尾:表达情感或节日意义。

例:“中秋节的月亮像一个大银盘,照亮了团圆的夜晚。”

第三步:语言润色

1.用比喻/拟人:

“粽叶像一条绿色的小船,载着香喷喷的糯米。”

“烟花在夜空里跳起了闪闪发光的舞蹈。”

2. 加细节:颜色、声音、动作(如“奶奶的手捏着面团,搓出圆滚滚的汤圆”)。

3. 情感表达:直接写出心情(如“我心里甜滋滋的”“全家笑成一团”)。

三、写作框架与技巧

1. 万能写作框架

开头:时间/场景 + 节日名称

→ “______(时间)到了,______(节日)的______(标志物)出现了!”

中间:

(1) 习俗活动:写2-3个节日特色(食物、装饰、活动)

→ “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______,我最喜欢______。”

(2) 难忘的事:自己参与的小故事

→ “记得去年______,我和______一起______,结果______!”

结尾:情感/意义

→ “______(节日)是______的味道/颜色,它让我感到______。”

2. 实用技巧

五感法:

视觉:红灯笼、金黄的月饼

听觉:鞭炮声、龙舟鼓声

味觉:粽子的清香、糖瓜的甜蜜

时间轴法:按节日当天的顺序写(早晨→中午→晚上)。

以小见大:通过一件小事体现节日意义(如“爷爷教我剪窗花,说这是老祖宗的智慧”)。

四、范文示例与解析

范文:《团圆的中秋节》

开头:

“月亮像一个大灯笼挂在天上时,我知道中秋节来了!空气里飘着甜甜的桂花香。”

中间:

(习俗)

“妈妈端出圆圆的月饼,馅儿有豆沙的、蛋黄的,咬一口就掉渣。阳台上摆满了奶奶种的菊花,黄的、白的,像一群小太阳。”

(故事)

“去年中秋,我和爸爸比赛背古诗。他刚念‘举头望明月’,我就抢着喊‘低头思月饼!’全家人笑得前仰后合,连月亮都眯起了眼睛。”

结尾:

“中秋节是圆圆的、香香的味道。只要和家人在一起,每一天都是甜甜的节日!”

范文亮点解析:

1. 多感官描写:视觉(月亮、菊花)、味觉(月饼)、听觉(笑声)。

2. 生活化故事:背古诗闹笑话,体现家庭温馨。

3. 比喻贴切:“月亮眯起眼睛”拟人化表达欢乐氛围。

五、常见问题解答

1. 内容空洞怎么办?

→ 用“五感法”填空:

我看到______,我听到______,我闻到______,我尝到______,我感到______。

2. 节日习俗写不全面?

→ 画“习俗思维导图”:中心写节日名称,分支出食物、活动、装饰、传说。

3. 作文像流水账?

→ 聚焦一个场景详细写(如“包粽子时米粒粘满脸”比“早上……中午……晚上”更生动)。

六、拓展练习

1. 节日手账:用图画+文字记录节日当天的所见所闻(如画出粽子的形状并标注材料)。

2. 采访长辈:问爸爸妈妈小时候怎么过这个节日,对比现在的变化。

3. 文化小剧场:分组表演节日习俗(如“屈原投江”故事改编)。

4. 传统手工体验:制作简易灯笼、剪纸窗花,作为写作素材。

教学提示:

对“传统节日”概念模糊的学生,可结合课文《传统节日》中的童谣复习节日顺序(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鼓励学生用“像……”句式描写节日事物(如“艾草像一把把小宝剑挂在门上”)。

对少数民族学生,可引导写本民族特色节日(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增强文化认同感。

请欣赏陈靖彤小朋友的佳作《端午节》

端午节到了,厨房飘来粽叶的清香,像绿色的蝴蝶停在窗台上。我知道,外婆又要变魔法了——把叶子变成香喷喷的粽子!

我像小猫咪一样溜进厨房,踮着脚尖看外婆包粽子。外婆的白发在晨光里一闪,忽然转过头说:小馋猫,来包个胖娃娃粽吧!’我赶紧把粽叶卷成小喇叭,学着外婆的样子抓把糯米,却像捧着宝贝似的,手抖得米粒直蹦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外婆笑着握住我的手,糯米乖乖排成队,中间还藏着两粒红宝石般的蜜枣。

煮粽子时,锅盖跳起了芭蕾舞,”咕嘟咕嘟’唱着歌。我的鼻子跟着香味转圈圈,忽然发现锅里漂着片粽叶–哎呀,我的’胖娃娃’变成’开口笑’啦!糯米像淘气的小精灵,举着蜜枣在汤里游泳呢。

虽然我的粽子露了馅,但咬下去还是甜滋滋的。外婆擦掉我脸上的糯米粒说:‘明年就会包得更好啦!’我舔着黏黏的手指想:原来粽子里包的不仅是糯米,还有一年又一年的端午节呀!

粽叶飘香的日子

赶考小状元AI批改建议范文

当艾草插上门楣时,我就知道要过端午节了。厨房里飘来粽叶的清香,像条小蛇似的钻进我的鼻子。踮着脚往灶台瞧,外婆正在给碧绿的粽叶洗澡呢!

‘小馋猫快来帮忙!’外婆把我抱上板凳。我学着把粽叶卷成喇叭状,雪白的糯米像瀑布哗啦啦落进去。’要放两颗蜜枣!‘我偷偷多塞了一颗。可粽叶突然裂开嘴,糯米粒像小珍珠撒在灶台上。”外婆帮帮我!‘我急得鼻尖冒汗。外婆的大手包住我的小手:‘慢慢来,要像包月亮那样温柔。’

咕嘟咕嘟的水声里,锅盖跳起了圆舞曲。我守着灶台数了三十次’一二三,终于等到粽子出锅。咬开金黄的糯米,三颗蜜枣对我眨眼睛。抬头看见外婆笑出皱纹,我脸上粘的米粒也跳起了舞。

现在我知道了,粽叶里包的不仅是甜糯,还有外婆手把手教我的温暖。当粽香飘满屋时,我们的笑声就会变成最甜的馅料。

虽然我的粽子露了馅,但咬下去还是甜滋滋的。外婆擦掉我脸上的糯米粒说:‘明年就会包得更好啦!’我舔着黏黏的手指想:原来粽子里包的不仅是糯米,还有一年又一年的端午节呀!

请继续欣赏刘梓涵小朋友的佳作《幼儿园的元宵节》

每逢元宵节,我们幼儿园就会变成甜甜的汤圆世界。老师说过”众人拾柴火焰高”,那天所有小朋友都成了小厨师。白生生的面团躺在盘子里,像一团团棉花糖。我悄悄捏了个小白兔,可蒸熟后却变成了胖乎乎的汤圆,惹得小红笑出两个小酒窝。

比做汤圆更有趣的是灯笼展。走廊变成了银河系:牛角灯眨着眼睛,走马灯转着圈儿跳舞,彩绘灯上还住着会讲故事的小熊猫。我的兔子汤圆混在粉的、红的汤圆堆里,就像月亮掉进了彩虹糖罐。

当夜幕给幼儿园披上黑丝绒斗篷时,所有灯笼都亮起了星星的眼睛。我捧着暖乎乎的汤圆碗,看灯光在甜汤里游成小金鱼。现在想起那个元宵节,舌尖还留着芝麻香,眼前还晃着灯笼光,就像童话书里最甜的那页故事。

元宵节的小秘密

赶考小状元AI批改建议范文

每到元宵节,幼儿园就会变成甜甜的汤圆王国。清晨刚进门,我就看见王老师端着个大竹匾,里面躺着好多白胖胖的糯米团,像一群挤在一起取暖的小雪人。

最有趣的是做汤圆环节!我揪下一小块面团,手心痒痒的像捧着会呼吸的云朵。学着老师的样子搓呀搓,圆溜溜的汤圆宝宝就在我掌心打滚儿。突然冒出个小点子-把面团捏成小兔子!可是刚放进蒸锅,长耳朵就害羞地缩起来,变成圆鼓鼓的彩色汤圆,有草莓味的粉、芒果味的黄,排着队在我碗里冒热气。

比彩虹汤圆更神奇的是灯笼展。走廊变成了光的森林,走马灯里的小金鱼在转圈游泳,纱灯上的蝴蝶正扑扇翅膀。我的灯笼最特别 -用老师教的剪纸手艺,在红灯笼上剪出十二只小兔子,烛光一跳,墙上就下起了兔子雨。

现在每次看到圆圆的月亮,就会想起幼儿园那个元宵节。灯笼的光斑还在我眼皮上跳舞,汤圆的甜悄悄藏进了我的酒窝里。

请继续欣赏徐紫瑜小朋友的佳作《龙舞新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就像会变魔术的老爷爷,把家家户户都变得红彤彤的。妈妈给我和弟弟穿上绣着祥云的新棉袄,爸爸举着会转圈圈的鲤鱼灯笼,我们像小喜鹊似的飞出家门。

花街上飘着糖葫芦的甜香,金桔树上挂满小太阳般的果实。突然,人群发出「哇」的惊叹声一-三条金灿灿的巨龙正在云端翻腾!它们时而钻进灯笼海,时而追逐绣球,龙须在夜风里轻轻摆动。弟弟抓着我的衣角说:「姐姐,龙在和我们说话!」我仰着头,看见龙鳞反射着月光,忽然想起老师教的“龙的传人”,心里像揣了个暖烘烘的小火炉。

回到家,爸爸点燃烟花棒。迸溅的火星像撒向人间的金雨,映着窗上的剪纸龙。妈妈笑着说:“这是龙在给我们送祝福呢!”我悄悄许愿:愿这条华夏巨龙永远在星空下翱翔。

花街上的龙爷爷

赶考小状元AI批改建议范文

灯笼挂满树梢时,我就知道龙爷爷要来了。每年春节,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和弟弟去花街找它。

花街像条发光的河,糖葫芦是河里的小红鱼。妈妈给我和弟弟各买一串,甜滋滋的糖衣在路灯下闪着光。走到街角拐弯处,忽然听见咚咚锵的锣鼓声一-金灿灿的龙头正从人群里探出来!

爸爸把我举到肩上,这下我看清了:龙爷爷的眼睛是两颗会转动的玻璃球,胡须像姥姥织毛衣的银丝线。二十个叔叔扛着它在半空游动,龙爪掠过我的头顶时,我偷偷摸到了它暖呼呼的肚皮。

回家路上,弟弟问我为什么龙爷爷总在春节出现。烟花在天上绽开时,我指着那些金色的星星说:“你看,龙爷爷正把春天的种子撒向千家万户呢!”爸爸口袋里的红包沙沙响,那是龙爷爷送给每个孩子的祝福。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传统节日》主题习作写作指导心得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