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到不被接纳的原因
接纳一个人,不以此人优秀与否作为判断的条件,因为这样会破坏人的价值观。
接纳一个人,不以其优秀与否作为唯一的判断条件,是一种基于尊重和尊严的态度。
这种接纳不是将人的价值与其成就或能力挂钩,而是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不论其优秀与否。
这个信念,我用了漫长的几十年,才深深地扎根在我的生命中,因为我们周围所有的声音都在告诉你:你不优秀你就什么都不是。这个信念和我长久以来建立的“只要你活着,你就有被尊重、被接纳的权利”的信念是不一致的。
北京市海淀区崛起实验学校成长素质班 | 老师是团宠
生命才是最珍贵的,没有了生命,你什么都没有了。由此,你是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是有尊严的,是要被尊重的。这是一个宇宙的精神法则。它不是一个社会的评判标准。
这个信念,让我了悟到平等的意识。平等意识的产生,就在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中升起。这是一种多么高级的意识状态。
如果只以一个人的优秀与否来评判其价值,那么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会让人感到只有在达到某种标准或成就时,才能被他人接纳和认可。
这种价值观可能会导致人们过度竞争、自我贬低和自我否定,这是一种破坏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整体社会的固化的、扭曲的价值观。
另外,将一个人的价值仅仅与其优秀与否挂钩,也会忽略人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有权利被尊重和被接纳,不论在某个方面是否优秀。
接纳和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值得尊重的,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价值观。
北京市海淀区崛起实验学校成长素质班 | 认真学习,勿扰
优秀是个社会观念,我们无法用社会观念来评判孩子,因为孩子是发展中的。比如,达尔文小学时不好好上学,在树林里玩、抓昆虫、旷课。他爸爸对他说:“你给达尔文家族丢尽了脸。”但这位丢尽脸面的达尔文后来成了一个杰出的人。孩子对什么感兴趣,那是他的天分所在。
写到这里,似乎陷入一个误区。也许有人会想:“看,你还是想用一位杰出的达尔文,来证明他的成就。”我想说的是,我们的评判标准无法锁定在儿童未来的成就上,儿童未来成为什么人,我们不知道。
我们希望他成为一个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但我们大部分人相对自己而言,已经是最杰出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我们能确定的是:他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难道这不重要吗?
北京市海淀区崛起实验学校成长素质班 | 瞧瞧我们都干了啥!
所以,我们接纳了这样的价值观后,要避免以下的教育方式:
经常批评、拒绝孩子,让孩子觉得不被接纳。
经常被比较,会使孩子觉得不被接纳。
期望孩子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也是不接纳孩子的。孩子的生命是他自己的,按照他自己的生命状态做事、成长。
过分地保护和呵护孩子,使孩子感到不被接纳;对孩子过分地期望,也使孩子感到不被接纳。
如果你总是期望孩子成为他不能成为的人,你要清楚你的期望,孩子是否能做到;如果你的期望孩子做不到,对孩子就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如果让我选择,我宁可选择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鲜活的、完整的、做自己的生命状态中的孩子,也不愿意他成为一个无趣的、成功的、不完整的、无法成为自己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人类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你可能就会从你观念的陷阱中跳出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幸福而快乐地活着,这就已经是最高的标准了。那些拥有巨大成就的人,他们所从事的事情,可能就是他们做自己的一种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