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陪读了3年的全职妈妈,自从儿子上了初中,我就全职回家陪伴他学习,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3年快过去了,儿子今年也上初三了,本以为我的全心付出,会换来儿子的感恩和努力,结果却恰恰相反!
儿子现在变得叛逆又厌学,我感觉自己的付出,完全没有一点意义,感觉自己特别失败!
01
小学时,我和儿子的关系很好,就像朋友一样,他有什么心事都愿意跟我说。每天接他放学回家的路上,儿子都会开心地跟我聊,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儿。
老师奖励他的巧克力,他自己都舍不得吃,非要留着晚上我来接他的时候,给我分一半。
每年我过生日,儿子都会亲手给我做礼物,有贺卡,有手链等小玩意,至今都被我珍藏在箱子里。
一直以来,儿子的学习成绩都还不错,在班上都是前十名,后来也是顺利考入我们这的重点初中,对儿子的表现,我打心里非常满意。
但同时,我也有点焦虑。要知道,初中对一个孩子来说太关键了,关系到将来是否能考上好高中、好大学。
思虑再三,我和老公决定,由我全身心陪伴儿子学习,助儿子一臂之力。
儿子最开始知道我要全职在家陪他时,也非常高兴,特别开心!
新学期开始,我给儿子制定了全新的学习规则:
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1点半睡觉;
取消娱乐活动,在家不准看电视,不招待朋友,不出去吃饭;
严格管控手机等一切电子设备……
反正就是,集中所有可利用的时间,全部用于学习上。至于学习以外的事情,儿子啥也不用管,全包在我身上。
本以为,按照这个计划,按部就班的做下去,一切都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
可没想到,还没坚持一个月,我和儿子的矛盾已经显现。
儿子以前都是放养式的,一下子让他这么高强度地学习,他根本适应不了。我和他之间,三天两头就得吵一架。
再加上他正处于叛逆期,有些事儿明明知道我说的是对的,他就是故意跟我对着干。
所以,儿子几乎天天都会被我训斥。三天两头,我俩就会吵一架。
就在这样不断争吵中,硬撑了一年。
上了初二后,学习任务加重,作业量变大,儿子变得更加烦躁和痛苦。他变得越来越叛逆,越来越厌学,作业也不好好写,特别敷衍。
那段时间,我真是焦虑得不行,总觉得特别无奈,就好像不管我怎么使劲儿,事情就是不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
终于,在又一次激烈的争吵中,儿子冲我吼道:
“求你把我送走吧,我要住校!不想看见你!这样你也眼不见心不烦了!”
听了这话,我心如刀绞,眼泪一下子涌上来。
明明是为了他,我才辞了工作在家陪读,可结果呢?儿子学习成绩没见好,反而亲子关系破裂,生活也被搞得一团糟。
我这到底图啥呢?
02
回想起小学那会儿,我和他爸天天忙工作,没空管儿子,全靠他自己学。那时候,他反而每天都乐乐呵呵的,自己就能按时把作业写完。
哪像现在,不催不吼,他根本不学。
为了弄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好及时调整过来,我近半年来,也在看各种育儿书,听教育课,自己也有了很多的心得体会。
也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才明白一个道理——教育孩子,你越是操心什么,孩子就越会失去什么!
其实,每个人天生就带着一套完整的人格系统。
只要孩子能得到基本的物质保障,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长大,他自己就能发展出各种能力。
比如,他会喜欢整洁有规律的生活,会主动选择自己身体需要的食物,会喜欢去探索新事物,也会对别人友善等等。
每个人都自带一套这样的系统,而且就只有一套。
要是家长越界了,代替孩子去做了某些事情,那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就会被削弱,甚至直接消失。
就拿吃饭穿衣来说,要是家长天天盯着孩子必须吃哪些菜,出门前恨不得把衣服都给孩子穿好,那孩子自己调节的能力,就被“偷走”了。
父母什么都替他做了,他自己就失去了这种能力!要么啥都不想吃,要么逮着零食没命地吃,天冷天热也不知道要穿脱衣服。
学习也是一样。要是家长特别操心孩子的学习,那孩子自己想学习的动力就没了。
每天都被家长逼着学,其实就是熬时间,学习效率低不说,还会变得不爱动脑子,逻辑、思维也会越来越混乱。
怪不得,我越是操心儿子的学习,他就越来越不上心。看来,他的自我驱动已经被我给破坏了。
想想也是,我自从全职在家后,除了做些家务,其他时间几乎都扑在儿子身上了。
盯着他写作业,盯着他复习预习,还要检查他看的书,甚至连吃饭时间都要限制,把他攥得这么紧,儿子肯定压迫感很强,哪还有学习的乐趣。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决心做出改变,把注意力从儿子身上抽出来。具体做法如下:
03
1、真诚跟孩子沟通,倾听他对现在生活的真实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断修复亲子关系
我记得,儿子不止一次跟我说,他以前最喜欢放学回家的路上,跟我说说笑笑,也喜欢晚上家里温馨愉快的氛围。
现在他特别怕回家,一回家心情就不好。以前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可每次他一说到这,我就随便敷衍他几句,说什么你现在长大了,学习也到了最要紧的时候,妈妈必须得管着你,这是为了你好,要还像以前那样放松,那就是害了你。
说白了,我就是根本不顾儿子的感受,还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硬要把我的想法强加给他。
儿子一看,说了也白说,得不到我的理解,慢慢地,就再也不跟我说心里话了。现在我一唠叨,他就觉得烦。
为了重新赢得儿子的信任,我诚心诚意地跟儿子好好聊了一次,先是跟他道歉,过去我干涉太多了。
然后分享了我最近的学习心得,告诉儿子以后我会慢慢放手,多听他的想法和感受,毕竟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就行。最后,也希望他能再相信我一次。
这次,儿子听了没有反感,反而特别开心地说:“妈,你真想明白了啊?太好了!我以前那个妈又回来了!”
2、尊重儿子的自然需求,学会慢慢放手,正向激励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主动机
过去,儿子在我的逼迫下,一直处于被动学习,慢慢地,他一点学习的动力都没有了,感觉就是在给我完成任务。
而且,我一看到他没学习,在玩的时候,心里就特别着急,浑身都不自在,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总忍不住想批评、打压他。结果,儿子越来越厌学。
但现实是,我越否定、打压儿子对玩的需求,他越会让我看到“玩”对他有多重要。我得试着接纳儿子的自然需求,这样他内心的冲突也消失了。
当儿子提出想先玩一会再学习时,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立马拒绝,而是说:
可以啊,有时候妈妈也需要放松放松,才能集中精力做事儿,你自己规划时间就行。
我发现,他的那些需求被接受后,学习就不用我再催了,他自己就能从被动变主动。
这时候,我赶紧抓住机会夸他:
儿子,你今天自己主动把作业写完了,都不用我管,说明你已经有自己安排时间的能力了,真棒!
接下来,我问儿子:
你觉得理想的晚上是怎样的,写完作业你还想干点什么?
这么一问,儿子很开心,他说:
想看会电影、踢会足球、拼搭自己喜欢的乐高……
孩子是会有自主动机的,只是有时候我们没发现而已。
当然,有些时候,孩子找不到自主动机,需要家长去寻找、去激发。
儿子不喜欢学英语,觉得很枯燥。我想了一个办法,在他读书的时候,给他录下来,在网上建立一个专属儿子的音频作品。
看到大家给他点赞、评论、关注,儿子学习英语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上来了,也越来越有动力了。
3、要多关注我们自己,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给孩子一个看得见的榜样
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要求,而是身体力行地影响!
与其过分关注孩子、做无用功,不如把心思和精力,多花在自己身上,不断学习和提升。当你往高处飞,孩子自会紧随其后。
最好的教育是,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你的孩子。
现在回想起来,过去儿子去上学时,我人在家里,心里却想的是:
他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那些重要的知识点学会了吗;笔记和错题有没有记下来……
放学回家,我肯定得好好检查一遍才放心。
我脑子里几乎想的全是儿子,感觉整个人就是为了他的学习而存在。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干点啥,自己喜欢什么。
结果导致,在我全身心地关注下,儿子压力山大,他说回家就像是进了另一个学校一样。
现在我才明白,只有孩子活得轻松自在,他的压力小了,大脑才能够放松,才能静得下心学习。
于是,我渐渐地把视线放到自己身上,好好爱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穿上自己喜欢的漂亮衣服,化上淡妆,也找到了合适的新工作,重新返回了职场。
趁机,我和老公也跟儿子来了一场心与心的谈话:
妈妈打算重新回去工作了,你现在也长大了,能够为自己负责了!
马上就要中考了,这将决定你未来人生的方向。
所以我们想跟你聊聊,你对自己未来的想法和打算,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人?……
儿子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他想了很久才说:
我也知道现在很关键,我肯定是想要读高中,读大学,可能想去读个警校,以后可以去当警察。
我们赶紧对他的想法表达了认可:
你的这个想法很棒!而且以你的能力,没有一点问题!只要锚定目标,沉下心,就一定行!
一段时间后,我慢慢发现,当我们各自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时,身边一切都开始好起来了。
有了目标和方向的儿子,感觉整个人也都静下来了,他跟我们基本没什么冲突和争吵,整个家庭氛围都变得温暖有爱了!
对学习,他也不再怨声载道,有了自己的安排和节奏,放学后他先玩一会,然后自己主动写作业,还会自己安排学习时间。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只要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可能就是我一直渴望的正向循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