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在胖豆上初中前,对别人说初中孩子写学校作业能写到夜里11点、12点,是表示怀疑的。
确切的说,刚进入初中的第一年,我都是不信的,因为胖豆每天就是10点睡觉。
4点半就放学,撇开打球半小时,还有吃饭半小时,到11点还有近5个小时,学校能有多少作业,5个小时还写不完的。
我想大概率是,妈妈牌作业太多,或者是课外班太多。
但现在,我彻底信了,主要是事物是动态变化的。
首先,初中作业越来越多,而且初二,有些科目上难度了,这是一部分事实,但还是不至于大到5个小时都写不完。
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说的5个小时都用来写作业,是理想化算计。
实际上,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数不愿再受家长管制了。
他们的5小时我们说了不算,比如,他们放学不再立马回家,会在学校磨蹭晚回家,4点半放学,胖豆能再5点半到家,就算不错了。
回家后,写会儿作业玩儿手机,跟同学微聊,蹲厕所半小时起等每日必打卡环节……
以上,至少消耗2-3小时不等,留给写作业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更别说看书了。
而且负责任的讲,初中还能让孩子乖乖听你话,写学校之外的妈妈牌作业的,你是真的牛。
要是老师留的卷子多,或者学校有什么集体活动,需要完成什么任务,那12点以后睡觉已是必然。
但青春期还要长个子,而且从为孩子学习状态好的角度,也不能天天12点睡啊。
之前在网上看到武汉某个重点中学带孩子做过一组实验,连续一周22点前睡觉的班级,几何题正确率比熬夜班高出38%。
所以别信那些熬夜学习必胜的老话,熬夜护导致孩子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学效率降低,长此以往,只会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在学习科目最多,学习任务本来就很重的初中,在孩子愿意配合的范围内,还是要多想办法帮孩子保护好他们本就不多的时间,别轻易浪费。
除了尽量跟孩子友好协商,尽量减少在学校逗留时间,碎片化时间多加利用,尽量在学校多少完成一些作业外,就是要跟手机抢手机了。
2
手机,在我看来,是初中最阴险的时间刺客,千万别让这玩意儿毁了咱孩子。
很多姐妹经常留言,该不该限制孩子的手机自由。
我觉得分孩子,自律的孩子,当然不用管,他是手机的主人,手机能为他所用,而不是被手机所累。
同时,也要分阶段,高中生大学生了,相对自律,自主意识也更强了,就不要管了,主要是,你想管也真管不了了。
小学生,很多其实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手机,拿电话手表的居多。
但初中生,基本都配了手机,也是最该管住手机的时候。
初中阶段的孩子,渴望独立、渴望掌控一切,不断的在探索世界的边界,但又还缺乏真正的自律,也还不具备能掌控很多事情的能力。
他们自以为能掌控得了手机,但实际上,大多孩子,被手机掌控了。
大多数初中生的悲剧,就是从高估自己对手机的控制力开始的。
如果家长也无条件相信孩子超人的意志力,大概率就糟糕了。
别杠哈,杠就是你对,要么你孩子还小,要么就恭喜你,你摊上的是个天使娃,内心强大,自控力超群,手机控制不了TA。
我说的是大多普罗大众娃,都无法很好的掌控手机,正确使用。
胖豆目前初二,身边也算是学霸环绕。
我接触了这么多优秀的孩子和家长,能自主管理好手机,不影响学习的寥寥无几,大多都还是要靠父母适当限制的。
手机背后隐藏的几个最大的时间刺客:
一是微信,各种聊。有无聊闲扯的,也有秘聊分心的。
初中娃的家长自然都懂,也到年龄了,CP炒到飞起,或真或假。
说早恋太武断,但懵懂的早恋情愫,这个表述就很准确了。
虽然能理解,可以尊重,毕竟也谁还没有年少过。
但并不支持毫不约束。
我说的约束不是约束孩子想什么,跟谁聊,这玩意儿你也管不住。
偷看微信肯定也不可取,你被抓包一次,娃就很难再相信你了。
我们小时候也巨讨厌老妈偷看我们日记。
但手机使用时长要约束,如果不加限制,他们能聊到不断网不抽离。
二是游戏、短视频,一旦上瘾,麻烦就大了。
我身边因为游戏上瘾,名列前茅的孩子成绩一落千丈的真有其人。
相信你们身边也一定亲眼见过。
就我自己来看,胖豆每次长假在家,手机管得会松散一些,他“作案时间”也充裕,得逞的时候就会多一些。
但手机用多了的副作用也会很明显。
所以,每次长假过后,他都会有一个混乱无序的手机戒断反应期,脾气不好,学习不专注,效率也极低。
其实,神经科学家早扒开了真相:
连续刷15分钟短视频或打游戏,相当于给前额叶皮层灌了二两白酒——接下来45分钟背的单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更狠的是算法,那帮年薪百万的程序员天天琢磨的,就是怎么让你家娃的手指像粘了502似的划不走。
3
怎么办呢?
说实话,胖豆就挺喜欢打游戏,他也不是什么自律娃。
为了防他沉迷游戏,我这些年也试了不少办法了,什么智慧管控,什么技术管控,都没啥大用。
他懂技术,懂反侦察的,你懂哇。
只要手机在他手,想让他老老实实放一边,不想方设法的偷玩儿游戏,基本没戏。
我一好朋友家孩子,打游戏打到半夜,被亲爹逮上了,采取了崩溃疗法。
周末两天,让她儿子白天晚上一直玩儿,半夜想睡,都给拍醒,必须一直玩儿,直到求饶说保证以后再也不玩儿了。
就这,隔段时间,还是依然偷玩儿。
别扯什么“信任教育”,未成年人的自制力在TikTok、游戏工程师面前就是个青铜。
最打脸的真相是,咱们家长自己窝在沙发里或者趴在床上刷短剧、看直播的模样,和孩子沉迷吃鸡时的表情,根本是同一个流水线生产的残次品。
最直接有效的就是,认怂保平安,实行物理隔离大法。
首先,我们自己在孩子面前应该尽量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和他在一起的空闲时候,多陪孩子玩桌游、读书。
其次,跟孩子友好协商,给他买个手机自律盒,限制使用(某宝、某多都有,30块包邮)。
除了每天跟孩子约定的使用时间(我们家现在是每天30分钟),其余时间就把手机锁进去,不到打开时间是解不了锁的。
其实大多小孩,好好跟他们聊的时候,他们也知道沉迷手机不对,影响学习,但是,手机在手里呢,又很难抵挡住诱惑。
当然,所谓的手机自律和,也就是给孩子个仪式感。
如果孩子同意,直接扔家里保险柜也可以。
不过是感受不同,自律盒是咱们跟孩子协商的结果,只是把手机放到了自律盒里暂时锁起来了,但毕竟手机还在他手里。
感觉上是他主动隔离,但锁我们保险柜里,有种被我们强制收缴走了的感觉。
我想,99%的小孩儿会选择要自律盒而不是家长的保险柜吧。
总之,初中的家长要切忌:
自律性差的普通孩子,初中这几年,家长一定要想办法管住手机。
耐心等待娃能相对自律的那一天吧。
在这之前,千万别让手机,早早的毁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