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春期?
有这样一句话,让人颇有感触:
“青春期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淋湿了父母也惊醒了孩子。”
13岁之前,孩子乖巧听话。
而当跨过这道门槛,一些家长忽然发现,孩子突然变得陌生了。
家长的要求,孩子爱理不理。
很多时候,甚至还会跟父母“对着干”。
孩子13岁,却不听话了?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该如何去应对呢?
李玫瑾教授,曾一而再地强调过:“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贵在养育!”
亲子互动的细节里,藏着青春期教育的金钥匙。
一、别把青春期,看成洪水猛兽
当孩子遇到青春期。
很多家长,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曾经听话的小棉袄,变成了一个满身是刺的孩子。
其实,这是青春期的常态。
李玫瑾教授在讲座里,讲过一个真实的案例:
青春期的女儿,想要买露脐装。
爸爸听到了,并没有训斥自己的女儿,而是翻出妻子年轻时的照片说:
“你妈妈大学时候才敢这么穿,你比我们时髦十多年。”
女儿听了后,噗嗤笑出了声。
接下来,她拿起妈妈的照片看了好久,再也没有提露脐装的事情。
做聪明的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要有变通的意识:
与其修剪枝丫,不如给足生长空间。
二、养育孩子,是双向的成长课
在《爱弥儿》中。
卢梭写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急于对孩子,作出好或坏的评判。”
尤其当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他们往往需要一个“探索”和“试错”的过程。
这个阶段里,孩子的认知有限。
需要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去“养育”,孩子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认知。
李玫瑾老师曾强调:
“养育孩子,其实是亲子双向成长的过程。”
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来看,如何实现对青春期孩子的养育呢?
这3个养育策略,值得各位参考:
1、与其质问孩子“去哪了”,不如问一句“玩得开心吗”。
2、允许孩子有试错额度,比如考试考砸。
3、与孩子一起,培养共同兴趣,如追星、电竞等。
若想养育好孩子,家长需要转变心态。
别和问题一起打倒孩子,而是要了解和理解孩子,与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写在最后
养育不是雕刻玉石。
而是培育一个会思想的孩子。
当孩子遇到青春期,恰恰是他们快速成长的时候。
孩子的叛逆,是认知的缺乏。
孩子变得不听话,表明遇到了青春期的困惑。
这个阶段里,孩子需要理解和支持,需要家长用心去养育。
这样的前提下,他们才能提升认知,走出眼前的迷茫,迎来拨云见日的时刻。
作为家长要意识到:
青春期,从来不是洪水猛兽。
而是孩子成长的契机,也是亲子建立健康关系的重要阶段。
当孩子在试探中,开始独自远行。
家长最好的选择,是支持和目送,而不是阻拦和追赶。
毕竟,成长本就是场渐行渐远的修行,而父母要做的,是做永远亮着灯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