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不想孩子在社交时变成“舔狗”,家长记得常对孩子说这10句话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人见人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你有没有担心过,孩子为了合群、为了获得别人的喜欢,会不会变得过度讨好,甚至在社交中变成了我们不愿看到的“舔狗”呢?

“舔狗”这个词虽然不好听,却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不健康的社交状态:

过度付出、放低姿态,渴望通过讨好来换取别人的认可和喜爱,最终却往往适得其反,失去自我,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

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在社交中变成这样。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找到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平衡。”

想要避免孩子陷入“舔狗式”社交,与其焦虑和指责,不如从现在开始,每天对孩子说这10句话,帮助他们在成长路上找到自信与尊严的平衡,活出真正的自我。

1、你值得被尊重,不需要讨好任何人。

这句话的核心是建立孩子的内在价值感。

告诉孩子,他们的价值不是靠别人的评价来决定的,而是与生俱来的。

不需要通过牺牲自己去讨好别人,来换取认可和喜爱。

要让孩子明白,他们本身就值得被尊重和珍视,无需卑微姿态去换取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

记住,我们要身体力行地尊重孩子,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重视他们的感受,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被尊重,才能内化这种价值观。

2、做真实的自己,比假装讨人喜欢更重要。

这句话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

鼓励孩子展现真实的个性,表达真实的想法,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戴上“面具”,压抑自己的天性。

“假装”的讨好是无法长久的,而且会让自己感到疲惫和迷失。

真正的吸引力来自于真诚和自信。

引导孩子认识到,独特的个性才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不必为了追求“人见人爱”而失去自我。

3、学会说“不”,这是一种力量。

这句话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意识。

教会孩子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守住自己的个人边界。

说“不”很正常,而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尊重的体现。

一味地答应别人,只会让自己不堪重负,失去自我。

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练习说“不”,例如拒绝不想参加的活动,拒绝超出能力范围的请求。

4、真正的朋友,绝不会嘲笑你,揭你的短。

这句话强调了真挚友谊中至关重要的尊重和保护。

想想看,真正的朋友,是绝不会拿你的缺点和弱点来开玩笑,更不会在别人面前揭你的短,让你难堪的。

他们会理解你的脆弱,保护你的隐私,如同守护自己的秘密一样。

真正的朋友,懂得尊重你的感受,珍惜你的尊严。

他们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会小心翼翼地维护你的自尊心,而不是让你感到受伤和难过。

引导孩子认识到,建立在嘲笑和揭短之上的关系,绝不是真正的友谊。

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要远离那些喜欢嘲笑别人,不尊重他人感受的人。

5、你不需要通过送礼或讨好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句话强调了人际交往的真诚性。

人际关系不是交易,真诚的交往比物质讨好更重要。

不要让孩子误以为需要用物质或刻意讨好才能获得友谊和认可。

自尊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通过物质讨好建立的关系是脆弱且不平等的。

引导孩子用真诚的心去交往,用自己的品格魅力去吸引朋友,而不是依赖物质手段。

6、别人对你的态度,不代表你的全部。

这句话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不被外界评价左右。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举个例子:

如果有人说“你这次考试数学只考了80分,真笨!”,“数学考了80分”是一个事实,可以通过查卷子核实;

“真笨”只是那个人的观点,是基于80分这个事实做出的主观评价。

这个观点并不客观,也不能定义你的智力水平。

再比如:

如果有人说“我不喜欢你穿这件衣服,真难看!”,“我不喜欢这件衣服”只是那个人的观点,代表他个人的审美偏好;

衣服本身并没有“难看”这个客观属性。

你完全可以喜欢这件衣服,穿得自信又开心。

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观点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

别人的态度和评价,往往是基于他们的“观点”,而不是“事实”。

不要因为别人基于“观点”的评价就否定自己,陷入自我怀疑。

引导孩子关注“事实”本身,而不是被别人的“观点”所困扰。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自己判断,建立自信的内在评价体系。

你就是你,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你的价值不应该由别人的主观“观点”来定义。

7、勇敢表达你的想法,哪怕不被认同。

这句话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沉默是金”有时候并不适用。

鼓励孩子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与众不同,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表达是自信的体现。

即使不被所有人认同,也要敢于表达,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和力量。

营造鼓励表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里就敢于表达,为他们在社交场合的表达打下基础。

8、帮助别人是好事,但别忘了先照顾好自己。

这句话强调了善良的界限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善良是美德,但过度付出就是没有界限的善良了。

教导孩子善良的同时也要懂得爱护自己,先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更好地帮助别人,避免过度付出,透支自己。

先有能力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引导孩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让孩子明白,拒绝超出能力范围的帮助请求,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负责。

9、你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你,只要你喜欢自己。

这句话是为了减轻孩子的社交压力,建立自我认同感。

“众口难调”,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

减轻孩子“渴望被所有人喜欢”的心理负担,告诉他们这是不现实的。

最重要的是自我认同和自我欣赏。

只要自己喜欢自己,认可自己的价值,就足够了,不必强求所有人的喜欢。

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

10、被拒绝,不代表你不好

这句话意在帮助孩子正确看待社交挫折,建立心理韧性。

社交中被拒绝是很正常的现象,不代表孩子自身有问题。

可能是别人的需求和自己不匹配,可能是时机不对,有很多原因。

一次拒绝不代表永远拒绝。

帮助孩子正确看待社交挫折,不要因为一次拒绝就否定自己,要保持心理韧性,继续尝试。

鼓励孩子从失败的经历中学习,总结经验,而不是一蹶不振。

经常对孩子说这10句话,需要长期坚持,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耐心引导。

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你的孩子一定能建立起健康自信的社交模式,拥有真正美好的友谊,成长为一个内心强大、人格独立的个体,远离“舔狗”式社交陷阱。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不想孩子在社交时变成“舔狗”,家长记得常对孩子说这10句话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