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的旅途上,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时候,过度的保护与干预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懂得在关键方面适时 “放手”,
让孩子在自由探索与自主实践中茁壮成长。
1
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放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自我发展需求。当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之事大包大揽时,孩子失去了锻炼生活技能、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的机会。
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他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会独立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隔壁家的小宇,已经 8 岁了,可穿衣、洗漱这些日常小事仍由父母代劳。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野营活动中,小宇面对自己穿衣、整理行李等任务时,显得手忙脚乱,甚至急得大哭。而同班的轩轩,父母从小就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轩轩不仅能熟练地完成日常事务,在野营活动中,还能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困难,展现出了很强的自理能力和自信。据一项针对小学生自理能力的调查显示,父母适当放手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被过度照顾的孩子高出 40%。“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父母的放手,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从孩子年幼时起,父母就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 3 – 4 岁的孩子可以帮忙摆放碗筷,5 – 6 岁的孩子可以尝试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
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父母不要急于求成,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要给予鼓励和耐心指导,让孩子在不断尝试中提升能力。
2
对孩子的学习 “放手”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过度介入孩子的学习,如全程陪写作业、频繁督促学习进度等,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适时放手,能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辉的妈妈每天晚上都陪着他写作业,一旦小辉遇到难题,妈妈就立刻帮忙解答。久而久之,小辉变得离不开妈妈,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一有问题就喊妈妈。而小敏的父母在她学习上采取放手策略,只在必要时给予引导。
小敏学会了自己安排学习时间,遇到问题先尝试自己思考解决,学习成绩稳步提升。相关研究表明,父母适度放手的孩子,在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比父母过度干预的孩子高出 35%。“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就是给予孩子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在孩子写作业时,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要频繁打扰。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鼓励孩子先自己思考,查阅资料,尝试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实在无法解决,父母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理清思路,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3
对孩子的兴趣、玩耍 “放手”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玩耍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的兴趣选择和玩耍方式,会压抑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失去探索世界、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追随自己的兴趣,自由玩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社交能力。
有个孩子对绘画充满兴趣,可父母觉得绘画不能当饭吃,非要孩子学习乐器。孩子在学习乐器过程中提不起兴趣,反而对原本热爱的绘画也渐渐失去了热情。而另一些父母尊重孩子对足球的热爱,支持孩子参加足球兴趣班,让孩子在球场上尽情玩耍。
孩子不仅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还学会了团队合作,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一项针对儿童创造力的研究发现,在兴趣和玩耍方面拥有自由空间的孩子,创造力比被严格限制的孩子高出 50%。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父母放手让孩子在兴趣和玩耍中驰骋,能让孩子的天赋得以绽放。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当孩子对某件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孩子玩耍时,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玩耍方式和内容,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在玩耍中学习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 “放手” 并非不管不顾,
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空间,让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放手,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对孩子的学习放手,能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动力;
对孩子的兴趣、玩耍放手,能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创造力。
让我们做智慧的父母,学会在这几方面适时放手,陪伴孩子一步步走向独立,迎接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因为,只有经历风雨的洗礼,小树苗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孩子也才能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