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小学阶段,父母最大的愚蠢,就是在这3个方面,"耗尽"子女的福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前几天,我家隔壁的李阿姨找我聊天,说她儿子小明上小学三年级了,成绩一直平平,班里排名在中下,让她操碎了心。为了提高孩子成绩,她给孩子报了5个培训班,每天接送忙得团团转,还经常因为孩子作业没写完或考试分数低而大发雷霆。

“橙子妈妈,我这么做对吗?我怕耽误了孩子啊!”李阿姨眼里满是焦虑。

看着李阿姨疲惫的脸,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像她这样的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本应是奠定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却因为种种焦虑和不当行为,无形中”耗尽”了孩子的福分。

爸爸妈妈们,今天兜得慧就和大家聊聊,小学阶段父母最容易犯的三个”愚蠢”错误,这些错误会像无形的手,慢慢耗尽孩子的福分,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01

过度学业干预,扼杀孩子的学习自主权

记得去年,我接触过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小军。他妈妈每天守在旁边监督他写作业,稍有不对就指出来,甚至直接帮他改正。久而久之,小军写作业必须有妈妈在场,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几乎为零。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欲望,但这种欲望常常被父母的过度干预所扼杀。”

过度干预学业的父母,实际上在剥夺孩子最宝贵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比分数本身更重要,它关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前几天我在班级家长群里看到一位妈妈分享经验:”我家孩子刚上小学时,我也是看着他写作业,结果孩子越来越依赖我。后来我改变策略,让他自己完成,只在他主动求助时才给予指导。现在孩子不仅学习更自主了,成绩反而提高了。”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潜能。”

爸爸妈妈们,与其当孩子的”监工”,不如做孩子的”引路人”。适当放手,给孩子犯错和自我纠正的机会,才能让他们真正学会学习。

02

情绪控制失当,摧毁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次我去参加一个家长会,会后看到一个小女孩考了85分,妈妈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怎么考这么差!别人家孩子都考90多分!”小女孩瑟瑟发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这一幕让我心疼不已。

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父母的负面情绪表达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父母的一次次情绪爆发,就像在孩子心灵上划下一道道伤痕,时间久了,孩子要么变得敏感脆弱,要么学会麻木冷漠。

记得我朋友家的孩子小芳,原本活泼开朗,因为妈妈对她学习要求严格,动不动就发火,慢慢地小芳变得沉默寡言,一有考试就紧张得睡不着觉。

我建议她妈妈调整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半年后再见小芳,她重新变得阳光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提升。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情绪稳定的父母,能给予孩子心理安全感,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当你情绪失控时,不妨问问自己:我这样做,究竟是为了孩子好,还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和焦虑?记住,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不是情绪的垃圾场。

03

攀比心态严重,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

上周,我接到一个妈妈的求助电话,她说:”隔壁家孩子钢琴六级了,我家孩子五级还没过,怎么办?要不要换个老师?”

我忍不住问她:”你家孩子喜欢弹钢琴吗?”

她愣了一下:”这…我没问过他,我看别人家孩子都学,就让他也学了。”

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的父母中太常见了。大家都报奥数班,我也得报;别人学三门才艺,我孩子至少得学四门。在这种攀比心态驱使下,孩子的课外时间被塞得满满当当,真正的兴趣和天赋却被忽视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潜能发展路径。强行让孩子按照统一模式发展,不仅会压抑他们的天性,还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热情。

我认识一位明智的爸爸,他观察到儿子对绘画特别感兴趣,就主动放弃了原定的奥数班,转而支持儿子学习美术。如今,他儿子已经在多个绘画比赛中获奖,更重要的是,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

教育家罗素曾说:”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可能性的环境,但选择的权利应该留给孩子自己。”

爸爸妈妈们,请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比起盲目攀比,更重要的是发现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04

如何避免这些”愚蠢”,守护孩子的福分?

说了这么多问题,橙子妈妈也来给大家几点实用建议:

1、培养而非代替

把监督作业变成培养学习习惯。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让他自己安排时间,你只负责最后检查结果。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帮孩子完成作业,而是培养他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个小方法挺管用:用”三不原则”——不催促、不批改、不代替。相信孩子能行,他才会相信自己能行。

2、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当你感到愤怒或失控时,可以先深呼吸,离开现场冷静几分钟。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现在需要冷静一下,我们稍后再谈。”

我自己也常用”情绪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刻和原因,慢慢学会了更好地管理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戈特曼研究发现,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情商发展。所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仅是为了不伤害孩子,也是在给孩子树立榜样。

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可以通过”优势探索法”,观察孩子在什么活动中最投入、最有成就感,然后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

比如我家孩子语文成绩一般,但特别喜欢讲故事。我不是逼他背课文,而是鼓励他把课文内容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我听。慢慢地,他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成绩也跟着提高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

说一说:

爸爸妈妈们,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自我认知的关键期,我们的言行举止会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与其用焦虑和控制”耗尽”孩子的福分,不如用智慧和爱心为孩子铺就成长的道路。

记住,最好的教育不是盯着孩子往前走,而是站在孩子身后给他力量;不是替孩子决定方向,而是教会他如何选择;不是催着孩子跑得快,而是让他学会享受奔跑的过程。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小学阶段,父母最大的愚蠢,就是在这3个方面,"耗尽"子女的福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