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念叨着“想孩子了”~
上周末,兔爸心愿得偿,回合肥把两娃接来杭州。
我从刚开始离开孩子,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到“逐渐适应”,准备开始享受“重生”的时候,孩子们来了。
平时不见面吧,倒也无所谓,真要见了面,就希望黏在一起。
晚上睡觉,豆弟必须要抱着我的手。除了胳膊麻了,倒并没有其他不适。
早上出门就比较麻烦,本来时间很紧张,上班都快要迟到了,非要拽着我胳膊陪他一起享受赖床。
不出意外,每天早上出门,鸡飞狗跳。
大人小孩都一样,不给他安排点事情,就“没事找事”。
原本这周,豆弟幼儿园有个大事——早操比赛。
这属于幼儿园常规活动,每年都会进行一场全年级的比赛。
从小班到大班,早操内容是不一样的,各班级都会与本年级其他班级一争高下。
这在幼儿园来说,属于大事。
“集体荣誉感”不仅属于孩子,更属于老师。
每年比赛,很多班级不光在动作上要求尽可能整齐划一,出场方式的创意、早场比赛家长参与方式、服装观赏性等都是评选内容。
这样的大事,对于豆弟来说,不参与也是好事。
在小班第一学期,豆弟不光对班级活动没兴趣,对早操的“程式化”更没兴趣。
每周一的早操现场,他基本原地不动,即便老师拿来道具,配合性和参与感都比较差。
像豆弟一样的“定海神针”,他们班还有2、3个。
这对于幼儿园老师,可都是“难啃的骨头”。
进入小班第二学期,豆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明显提升。
前几天,班主任还发来照片,认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举手。
给我好一阵感动~
感动之余,我又仔细看了下照片,为啥全班就他一个人举手,参与的形式和方向,是不是不太对?
原来,老师的动作是双手变小花,托住下巴,其他孩子都认真模仿,只有豆弟,出其不意举着个小短手。
这要是出现在早操现场,“整齐划一”这项评分,肯定是没了……
临时请假,正好给老师减轻工作量。
意外的惊喜~
作为二胎妈妈,去过现场见证兔姐两届早操比赛,发现幼儿园这类比赛也真是卷。
小班时期,兔姐的老师们“轻敌”了,只在孩子们的动作上下功夫,不曾想,其他班级老师在所有能看得见的地方都用力了。
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幼儿园的比赛主打的是“只要参与就有奖状”,但“内行人”都懂“卓越奖”和“进步奖”是存在巨大差距的。
到了中班,兔姐的老师们总结经验,痛定思痛,在各环节上发力,一下子得了个第一名。
全班沸腾,每个孩子的贴画奖励榜都加了5个,一瞬间,各个都能去换小礼物。
“好成绩,那都是卷出来的”,这句话用在幼儿园的早操比赛上,再合适不过。
别看比赛的是孩子,家长们的参与也不少。
今年,对于豆弟班级早操比赛,我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他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