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以过百亿的票房刷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纪录,创造了历史,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源于其精良的制作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在于其深刻的家庭教育意义。
李靖夫妇对哪吒的教育堪称现代家庭教育的典范。他们用无条件的爱和温暖的陪伴,帮助哪吒克服了身份的困境,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认同与升华。
而敖丙与敖光的故事,则让我们看到了理解和信任的力量。这些故事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家庭教育内核。
1.无条件的爱:孩子成长的养分
哪吒作为“魔丸”转世,一出生就被陈塘关的百姓视为灾难的化身。他们对哪吒充满了恐惧和敌意,围追堵截,高呼“妖怪”,甚至试图将其赶尽杀绝。
在这种极端排斥环境中,哪吒形成了强烈的反抗心理,他用捣蛋、恶作剧来回应百姓的排斥。破坏街道、捉弄百姓,甚至在水面上掀起巨浪制造混乱,逐渐养成了孤独、叛逆和玩世不恭的性格。
然而,李靖夫妇无条件的爱为哪吒的成长提供了养分。
李靖作为父亲,尽管不善言辞,却始终用行动守护着哪吒。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为哪吒承受天雷之劫,面对百姓的误解,也始终站在哪吒一边,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哪吒:“你是我们的孩子,无论你是魔还是仙,我们都会保护你。”
殷夫人作为母亲,从未在乎哪吒是魔是仙,只因他是自己的孩子,便给予他深深的爱,用伟大的母爱为哪吒撑起成长的空间。
被小哪吒咬时,殷夫人不怪罪,而是紧紧抱住小哪吒,并安慰道:“别怕,娘在这。”
当天劫降临时,殷夫人没有一丝恐惧,试图冲进天雷中保护哪吒,坚定地站在哪吒身旁,希望能保护他。
正是在父母无条件的爱的滋养下,哪吒最终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命运,说出了那句掷地有声的名言:“我命由我不由天。”
2. 温暖的陪伴:孩子成长的动力
李靖虽然性格严厉,但始终以温暖的方式陪伴哪吒成长。在哪吒的生日宴上,他送给哪吒一张平安符,而这张平安符原本是准备用来与哪吒共担天劫的“换命符”,他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哪吒的命。
殷夫人虽然每天忙于斩妖除魔,但只要一有时间,就会陪哪吒踢毽子,给他做好吃的。她穿着盔甲陪哪吒踢毽子,即使被哪吒的神力踢得伤痕累累,也从未抱怨,反而笑着鼓励哪吒继续玩。
同样,在哪吒的生日宴上,殷夫人送给哪吒一顶亲手缝制的新帽子,希望他能平安快乐地成长。
被困天元鼎时,殷夫人不顾哪吒满身竖起来的尖刺和身后熊熊燃烧的三昧真火,紧紧抱住了儿子,并告诉他:“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最后了,娘只想再抱抱你,娘不能陪伴你长大了,今后的路你要自己走。”
正是这种温暖的陪伴,让哪吒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力量,成为他面对困难时的动力源泉。
3. 理解与信任:孩子成长的基石
敖丙的故事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敖光最初希望敖丙通过灵珠的力量完成封神大业,拯救龙族。然而,当敖光经历差点失去敖丙的痛苦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最终,他对敖丙说:“以前父王让你肩负了太多的期望,却不曾倾听你的想法。父王对不起你,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要你自己去闯,今后要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敖光的反思,体现了他对敖丙的理解与信任。这种理解与信任,让孩子能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被父辈的期望所束缚。
写在最后
《哪吒》不仅是一部票房成功的电影,更是一部充满教育意义的作品。它通过哪吒和敖丙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父母,我们应从电影中汲取智慧,用无条件的爱、温暖的陪伴和理解信任,帮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未来,只有他们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