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早上看到一条消息,清华大一女生很迷茫,高考志愿选错了之后如何抉择,事实证明清华大学的女生也有自己的烦恼。如果一开始方向错了,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浪费时间。数学学习更是如此,数学第一名也正是一开始就意识到正确的数学思维,才能够事半功倍,在同学中脱颖而出。
说到这个,我就想到我儿子的经历。他刚上初中那会儿,数学特别难搞,一度掉到班级倒数。有次月考就考了58分,把我急得不行。经过一年多的调整,现在基本能稳定在90分以上,最近一次还考了年级第一。
这个变化让我意识到,数学成绩差,不是孩子不够聪明,而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我家孩子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数学好的孩子,都有三个共同的思维特点。只要咱们帮孩子把这三种思维培养起来,成绩提升真的不是难事。
说说第一种思维:逻辑思维。咱们得承认,很多孩子做题就是靠死记硬背,完全不动脑子。看到题目就想套公式,换个表达方式就懵了。
比如说,有道一元二次方程题:”已知关于x的方程(x+2)(x-3)=0,求x的值。”有的孩子就开始机械地套用求根公式,殊不知这是最简单的因式分解。
你不妨这样引导孩子:”两个数相乘等于零,说明什么?”让孩子想想: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零,那么至少有一个数是零。这样一来,x+2=0或x-3=0,解出来不就行了吗?
咱们不要一看到孩子做错就急着指出来。不如问问:”你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让他说出解题思路。慢慢地,孩子就会学会用更简单、更合理的方法解题。
至今仍然记得大学里军训的时候,被问到站军姿的要领是什么,我回答“手臂夹紧身体,中指贴紧裤子中线,下颌内收,目视前方,脚后跟并拢两脚张开约60度。”教官回答,“为什么你不能从头到脚说一遍呢?你这样讲话有一点逻辑性吗?”当时年轻,脸都红了,现在想来这是对逻辑思维诠释的最好的生活实例了。
第二种思维:数感思维。很多孩子对数字没感觉,做题时经常算出离谱的答案都不知道。
前两天我看到一道函数题:”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如果匀速行驶2.5小时,那行驶距离是多少千米?”有孩子算出来是1500千米,还觉得自己算对了。
遇到这种情况,咱们要帮孩子建立数感。你可以问他:”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千米,你算出来的距离比这还远,开车两个半小时就能从北京开到比上海还远的地方,合理吗?”
要帮孩子把书本上的数字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学习一次函数时,可以用手机资费计算练习:每月基础套餐50元,超出的每分钟收费0.2元,这就是个典型的一次函数关系。
第三种思维:空间思维。这个在立体几何学习中特别重要。很多孩子看到立体图形就头大,就是因为空间思维能力差。
记得有次讲解”圆柱的体积”,儿子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是底面积乘高。我就拿了个圆筒形的零食罐子,把它想象成很多薄片叠在一起。每个薄片的面积都等于底面积,叠得越多,高度越大,这不就是底面积乘高吗?
空间思维的培养也可以用到现代科技。现在有很多3D数学软件,能让立体图形转起来,帮助孩子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特征。比如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时,用软件演示会更直观。
培养这三种思维,关键是要有耐心。咱们得记住,数学不是靠题海战术就能提高的。与其让孩子机械地刷题,不如帮他打好思维基础。
每天放学回来,我都会陪儿子复习当天的数学内容。不是简单地检查作业,而是一起讨论解题思路。遇到难题时,我会问他:”这道题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点有关?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看到儿子现在做题时能静下心来思考,遇到难题也不再手足无措,我就特别欣慰。说实话,数学这门学科,真不是靠聪明就能学好的,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爸爸妈妈们,与其焦虑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如静下心来,帮孩子打好思维基础。只要方法对了,90分真的不是梦。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