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
这份纲要很重要,为什么?
因为中国教育的问题,有目共睹,这么些年,是个人都要骂上两句。另外一个享受这待遇的,是中国足球。
关键是,烂也就罢了,还经常做广告式的改革,就像病入膏肓时的回光返照,给人希望的是它,让希望破灭的也是它。
这俩问题的根源也一样,内部利益集团改革,会革自己的命吗?你细品。
这次纲要的份量很重,来头在于这是中央文件,而不是教育部。
另外,它的时间起源于 2024,而不是 2025,说明国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在 2024 年以前就已经筹划定稿,已经在部分地区试行、验证过了。
在新的国际形势变化下,这份纲要关乎我国未来十年的教育方针,也关乎我们每一个家庭和孩子的未来。
为了孩子,也为了家庭,我们需要好好品读。其中有很多关乎我们切身利益的细节,需要认真理解,弄明白自己的孩子将来该做什么,该学什么。
内容很多,我就不一一解读了。正文我只讲跟普通家庭有直接关系的细节。
正文:
一、国家需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以前是只要你成绩好,能力强,国家都用,以后可不是这样了。
民族要复兴,国家是需要创新人才,更需要中国的创新人才,要看的是“你是不是一颗中国心”,不是欧美的华裔,不是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出国后不准备回来的人,这一条影响不大。留学后想回国的人,就需要搞清楚,国家需要的是人才,不是水货。
所以家里有些资源,想去国外混个水货文凭后回来享福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
二、国家需要务实的理工科
【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加快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
千万不要去读文科,千万不要去国外读文科。这是国家给你的忠告。
以前很多国外大学过来联合办学的,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挂个名校的噱头,实际上跟名校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了发展经济,为了国际关系,国家就认了。
现在不让这么干了,这一条就差点要直接说,文科没啥用,读了以后机会也不大。首先是国外的文科生也不好找工作,哈佛的文科博士,一样要开出租车为生。
其次,尤其是国外的文科,传递是西方那套自由主义价值观,很容易让孩子被外国人洗脑。
这一条已经很明显地说出国家急缺高级的理工类人才,他们会很好找工作。
原因很简单,理工科的人能把事情做出来,不是打嘴炮的。
《哪吒 2》的导演饺子,现在是搞文化的,但人家之前是学医的,理工科。但你要让文科去搞实业,难如登天。
三、社会需要正经的职业教育
【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
职校在大家的眼里就是垃圾,为什么?
有一个职校的老师说的很现实:就是为了把这些精力旺盛的垃圾圈起来,不要放到社会上去害人。
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是一个收高额中介费(学费)的实习中介机构,一年在学校,其他时间都是去流水线工厂,美其名曰实习,实际上就是变相地让学生变成低工资的廉价劳动力。
不是说现在技术工人工资很高吗?是的,但那是真有技术的。
很多职校,根本就不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也没有称职的老师,职校的教学设置根本就不能为企业提供这些真技术。
什么是真技术?就是两三年培养出来,直接进企业能够做正事的人。
谁能培养出来?只有企业才知道自己的需求,他们培养出来的人,自己肯定要。所以将来这些大厂自己办职业教育,或者跟职校合作,一定要去抓住这些机会,如果你孩子不想或者不适合读大学的话。
四、不要专盯着普通高中扩招,科技特长生更吃香
【统筹推进市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好综合高中。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
中考分流和高考分流,没有太大区别。不要以为普通高中扩招了就是好事,国家要的创新人才,大多还是出自于顶尖的那 10%的人。
本质上,中考分流到高考分流,并不是难度降低了。原来中考分流,是因为高考生源太多。现在高考分流,是因为出生人口大幅降低,未来的高考生源大幅减少,大学都缺生源,就没必要提前分流了。
国家未来的重点在科技创新上,就是要在科技上去超越美国。无论是华为、大疆还是 DeepSeek,能够爆火,不光是企业自己的硬实力,更多的是国家在以举国之力支持它们。
如果你家孩子喜欢科技,就可以多关注当地的科学教育特色高中。
五、体育老师不让生病了
【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这就是明摆着说,过去只看成绩那一套不管用了。死命卷成绩不行,身心都垮了。那么多抑郁的,猝死的,说到底就是运动太少,又长期压抑,导致身心都垮了。
搞创新,超越灯塔国,不是说着完的。热战是不打了,打的是科技战。但不管什么战,对精力要求都很高。所以身体一定要好,需要攻关时能够集中精力去攻关,不要动不动就病了、垮了,几十年的培养付诸东流。
以后应该有细致的体育考核和体检标准出来。
这是一项硬性指标,学校能不能完成不好说。但是我们需要知道这个风向,提前准备,平日里多带孩子运动,培养他的一些运动爱好。
当然,我们学堂的孩子,每天的运动量要超过 3 个小时,一天走 50 公里都不在话下,远远超过国家标准。
六、不要逼孩子去创新
很多家长一听到“创新”二字,就想让孩子去当那 10%,这是不太好创新的。
创新是一场马拉松,它不是百米短跑,,立马就能出结果的。
它需要足够宽松的环境,需要天赋,更需要时间。
孩子老处于“争”的状态,就像用百米短跑去跑马拉松一样。
我要是孩子,只有唯一的想法,这比赛啥时候结束。连续跑过几次 100 米,压根就不会去想跑马拉松,费那劲干嘛。
创新,是在足够宽松的环境里,让孩子自由发挥,去发现和激发孩子的天赋。一旦发现,有可行性,就要想尽办法往天赋上去砸资源。
同时,创新是不同方向上的创新,有的被社会接受,就获得了世俗的成功。有的不被社会接受,可能就失败了。所以才有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因为人家专业机构也不知道谁行,只好把差不多的都投一遍,最后跑出来一两个就成。
这是常态,我们首先要在心态上接受。
以上就是我对这份纲要的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说了这么多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在未来 10 年,可能真的要动真格的了。所以,我们作为家长,为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家庭,都需要好好读读这份文件,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