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小学家长群「订奶要挟」聊天记录曝光:咱是生孩子还是生人质呢?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01

太狂了,有些人真是连最后一层遮羞布都不要了啊。

这不,新学期刚开始。

湖北某实验小学,一个五年级家长群。

班主任就号召全体家长,积极踊跃订购学校提供的“学生奶”。

当然,学校也说了,买不买,全凭个人意愿。

不过咱都上过学,明白里面有啥弯弯道道。

一般情况下,“为孩子计长远”的父母,哪怕不喝也会顺着学校订。

可这一届的家长,有人偏偏就不吃这一套。

老师话音刚落,就有家长回复说不买了。

然后,又有两位家长开始接龙,客客气气地拒绝了。

眼瞅着事态发展不受控制,班主任坐不住了。

“你们都不订牛奶,工作怎么样开展!我丑话说在前哈,以后有什么要求最好别找老师!”

好家伙,这到底是啥奶啊?

不仅能影响班主任的工作,连孩子都成了要挟家长的工具。

说到底,家长是真金白银往外掏的那个人。

这年头,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难处,谁都过得不容易。

或者各家也有各家的打算,自己在家买了,也不成吗?

可班主任一句话,直接把人看自闭了。

这不是明摆着不订就给孩子穿小鞋吗?

最后,也不知道是谁,把聊天截图发到了网上。

事情闹大了,学校和当地的教育局坐不住了。

说班主任由于压力过大一时说错了话,已经被批评教育,本人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家长进行了道歉。

但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家长的软肋,拿孩子绑架家长的事情,何时是个头?

02

诸如“订奶要挟”的事情,我们可没少见。

去年9月,襄阳不才发生一件吗?

某初中,说好了自愿订购“学生奶”。

一个学期330,钱不算多。

可事到临头,家长群里,却发来一则通知:

有牛奶过敏的可以不订奶,但是需要向学校提供医学证明。

一位学生家长当时就抓马了,说好了不强制购买,你搞这一条,是要学生买,还是要学生买呢?

还有几个月前,四川南充,那张火遍全网的“家长群推销医保”的截图。

老师在群内发布学生购买医保统计表,并@所有人:

“没给孩子买城镇医保的,请现在马上给孩子买了,否则学校要求停课,给没有买的开家长会。”

除此之外,老师还“善意”提醒,如果不买会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阻碍,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并支持。

说真的,有些家长是真不想理解和支持啊。

可是能有啥法子呢?

“你不买,天天群里催,小孩都被区别对待了,没办法,所以最后还是买了,不买不行啊!”

更离谱的是广东的那次“自愿签名”。

一名九年级的学生家长把投诉电话直接打进了电台,满肚子都是无奈和委屈。

赶着期末的点,学校要学生购买总计595.8元的教辅资料和寒假作业。

也是说好了不强求,可是紧接着骚操作来了:

所有学生收到了一张自愿订购表,班上只有两三个人主动签名。

然后老师就给大家做思想工作,还不购买?行,那下个学期就不用听课了。

最无语的是,班级群里也不征求家长意见,老师直接就让人扫码付款。

说实话,中国式父母,只要真心为孩子着想,有时候不管多少钱都肯花。

可“挟孩子以令家长”,吃相着实太难看,也太让人寒心了。

03

问:为什么类似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两句话:

第一,“全能的老师们,已经没时间教书了。”

就拿推销医保那件事来说,面对家长的责难:

“老师说她也没办法,说学校安排的,学校说教育局安排的……”

对比文章开头,五年级班主任那句“压力太大”,是不是含金量还在上升?

《三联生活周刊》曾经发布过一位从教40年老校长的调查报告。

2787位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小学教师,其中80%来自三四线城市。

这些老师中,一半以上,都无法正常完成基本的“备课”,只能在校或回家加班完成。

在基本教学之外,耗费教师时间最多前两项分别是:完成各级各类检查任务和参与学校临时交办的非教学类任务。

你细品一下,上面的那些“推销员”、“销售员”啥的,都是哪里来的?

正所谓,层层压力层层压,为了「KPI」冲锋陷阵的一线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在压无可压的那一刻,终于爆发了。

第二,“这哪是生孩子啊,这是生人质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原院长温铁军教授说过一句话:

“当你把孩子变成赚钱工具的时候,有道德吗?你还讲师德?”

《央视新闻》曾经做过一次报道。

四川一中学,要求高一学生“自愿”购买5998元的平板电脑和捆绑教辅软件。

这价格放在普通家庭,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了。

可是记者调查发现,电脑的网购价格不仅只需1599元,而且还是停产多年的旧款。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学校明里暗里都在提示,“买了就能让孩子进更好的班级”。

这哪是买电脑啊,这是给孩子交“保护费”呢。

你就说,家长愿不愿意掏这个钱吧。

最后,就连央视主播也忍不住评论道:

“如此高价所产生的利润空间,也让人产生极不舒服的联想。”

后续两年的深入调查更劲爆,大家可以去搜一搜,只能说:队伍里出了坏分子。

04

话说回来,有谁在意过“人质”的感受吗?

想起那个全网疯传的“牛奶干杯”视频。

湖南益阳,一所小学课堂内。

老师引导孩子们拿出学校订的牛奶,跟同桌“干杯”。

喝完,还意犹未尽地对孩子们说道:“太好喝了吧”、“真好喝”。

有牛奶的学生自然兴高采烈,没订牛奶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委屈巴巴地趴在桌子上。

现场闹哄哄的,老师情绪也很饱满,可看到视频的每个网友,心里都有些发寒。

连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这种行为肯定不对,有些小孩看到,心里肯定很不舒服,而且这么有意地针对。”

是啊,千万别以为这只是一件小事。

因为,有些伤害,本就是潜移默化的。

至今我还忘不掉,年少时的一段经历。

学校让订一套夏天的短款校服。

因为那时候家里挺穷的,已经买过长款了,就严格遵守自愿原则,没订短款。

谁知道那天早操,老师将我们几个没穿短款校服的学生拉到了最后。

也许旁人毫不在意,可一个少年的心中种下了一颗自卑的种子,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光里,总觉得物质上的缺失,会让人低一头。

然后,暗自神伤,艰难自愈。

最后,还是那句话吧:

“让教育回归教育,让学生成为学生。”

如是而已。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小学家长群「订奶要挟」聊天记录曝光:咱是生孩子还是生人质呢?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