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到了初中,真正拉开孩子距离的真相,越早明白,孩子会越早受益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01

当我们普娃妈妈高谈阔论那些鸡娃战略,学霸路线,自律,自驱力,在我们看来,简直是一个个宏伟叙事,并且有一种高屋建瓴的之姿。

人家学霸妈妈经常是笑而不语,确实,没什么好插嘴的,这些软件都是牛娃出厂配置,见惯不怪。

我们娃在小学时多背几个单词,多算几道口算,多看几本课外书,呼哧带喘地能和学霸拉齐。

到了初中,从第一次期中考开始,那些牛娃始终牢牢独占鳌头,像焊上去一样结实。

普娃含着泪,赤着脚也追不上人家。

所以拉开孩子们真正距离的是什么?

并不在于老师讲得好不好、作业完成得及不及时,甚至不在于报了多少课外班。

真正的原因在于,孩子能不能从内心中自己主动去学习。

如果孩子一直是在被父母一个推一个拉往前走,小学没问题,到了初中学习密度和压力如此强大之下,当阻力大于外界推力时,没有自我驱动力,孩子走走就会没油了。

而那些有内在驱动力的牛娃,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成就感。

为了持续体验这种情感,他们会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从而会持续地爆发成长。

这就是真相。

牛娃有天然的内驱力,对于普娃,我们该怎么办?

整天盯着娃写作业,和地主老财盯着长工干活似的,唯恐在那划水摸鱼。

我知道这很艰难,但你先不要放弃。

我们也可以人工培植这些愉悦情感,引导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

02

学习兴趣,比如英语的阅读和听力输入,语文的课外阅读,提前养成,就会变成自发喜爱,去做。这不就是外人看起来的自驱力嘛。

想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先让孩子尝到学习是掺杂着“甜蜜”。

让孩子读英语绘本,妈妈想到的是阅读、学习,而孩子体验的是妈妈陪伴的喜悦。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我们就要和风细雨,孩子读得好,多表扬,读得不好,多鼓励。

再戏精一点,可以和娃做做游戏,娃的感觉就是:哇,读绘本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

有时,需要纠正娃的发音,也要有点技巧,别叭叭一直纠正孩子发音,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没读完一本书,孩子情绪已经不好了。

要不就电闪雷鸣,把娃吓得一惊一乍,一提到读绘本,就像有洪水猛兽一样,怎么可能愿意坐下来老老实实地读,那还不比谁跑得都快。

孩子做数学题,做了完整的答案。或者即使没有做对,但有完整的思索过程,妈妈也要适时地送上赞许的话。

更不要说,考试进步了,那更要没边地夸。

还有,语文的课外阅读,也可以共读一本书,互相讲讲书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这不就是语文精读嘛。

这些和妈妈在一起的学习,就是孩子心头爱,会变成孩子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通过这些甜蜜的感受,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慢慢爱上学习。

03

老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如果放到学习上,什么叫作“成自然”?

就是不需要妈妈费心催:你要写作业,你要读英语绘本,你要做口算。孩子好像设定全自动程序了,自然而然就去做了。

但人都是有惰性的,怎么可能自然去学习呢?

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结果。

我现在觉得战胜惰性这个方式不可取,凡是像突破舒适区,挑战自我,消耗意志力的行为,最终都很难形成习惯。

倒是在舒适区内,加上一点点难度,颠颠脚够着,一步一步推进,这样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至少要坚持坐住,孩子做不到,大人就陪着。孩子学什么,大人学什么。

按照现在学习强度和考试难度,家长想放手基本不可能,初中也是要陪学的。千里挑一的天然学霸除外。

这是现实,这件事越早明白,孩子会越早受益。

好习惯确实需要从小培养,也需要家长“盯着”。从一上学就要培养,开始上学后就要让孩子有规划地去学习,慢慢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后面孩子才能会学习,轻松学。

通常说谁谁哪方面能力不强,就是他没有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因为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

我们希望孩子有阅读能力,那就先去阅读;有计算能力,那就去计算;有英语表达能力,那就去英语阅读,听音频,上口语课。

这些实际的行为才渐渐变成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如果孩子不想阅读,那妈妈就可以每天陪伴着孩子阅读,一天天的坚持这个行为,孩子就会形成阅读习惯。

我们希望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就坐在旁边,事无巨细陪地着,时间久了,效果明显,孩子自然会形成自觉写作业的习惯。至少一学期,养成好的习惯才能放手

相信用心的力量,用行为去积累习惯。

这个需要家长付出巨大的努力。优秀的妈妈,都是长期主义者。

04

是不是又到了考验妈妈的关键时刻。

一手抓娃的自驱力,一手提供学习方法,一边鞭策着,一边注射着能量。

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能做到这些,还是在娃年龄越小越容易。

到了青春期,处处怼人,你让东,他偏要西,你说打狗,他就要撵鸡,还想培养兴趣和习惯呢,连一句话都插不进去。

毕竟亲子关系不牢,地动山摇。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到了初中,真正拉开孩子距离的真相,越早明白,孩子会越早受益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