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除了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去赚钱”,还可以怎么解释“为什么要去上班”?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上班才能赚钱”诚然是一个挺诚恳的回答,这句话隐含着成年人世界的诸多无奈。可当孩子天真地问家长为什么要去上班时,这并非一个理想的答案。

我们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知我们外出工作的目的。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创造更多价值,以及帮助他人。

1.5~2岁:简单语言理解的阶段

这个年龄段,孩子对抽象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主要通过观察和简单互动来感知世界。

家长可以让“上班”和“下班”增加仪式感。让孩子理解分离是暂时的、爸妈上下班是有规律的。

例如,上班前总是与宝宝道别、下班回家总会抱抱宝宝,等等。

2~2.5岁:语言快速发展且有自主意识的阶段

这个年龄段,孩子能理解更多词汇和句子,开始好奇家长的行为。

家长可以用简短语言解释。

例如,下班回家对孩子说:“妈妈上班,给宝宝买好吃的,像甜甜的糖果、香香的饼干,都是妈妈工作换来的哦 。” 让孩子把工作和获得喜欢东西联系起来。

3岁: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旺盛阶段

孩子已经能理解较复杂的句子,且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听故事。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玩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孩子理解工作意义。

例如:“妈妈要去上班,这是妈妈的工作”,鼓励孩子探索和思考“工作是什么”。或者告诉孩子,去上班会发生什么事情。

跟孩子玩模仿游戏时,也可以给孩子一份“工作”,例如厨师、收银员、医生、护士等。

4岁:抽象思维开始萌芽、有同理心的阶段

孩子开始理解他人感受,可能会对“赚钱”有一些了解,但还不太理解“社会贡献”或“自我实现“的概念。

可以结合社会现象,跟孩子说:“妈妈要去上班,因为这是妈妈的工作。就像农民伯伯工作后我们才有粮食吃、警察努力工作我们的城市才更安全。妈妈工作后我们才可以买东西,比如食物、衣服和玩具,或者去旅行。”

5~6岁:抽象思维发展、关注社会角色

5岁后,孩子能理解更复杂概念,可能会开始意识到——其他大人是为了帮助孩子而工作,例如老师、警察等。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工作深层意义,还可以和孩子讨论梦想职业。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去上班时为了帮助别人,比如在公司工作、服务客户、或帮助其他人。就像老师的工作就是帮助你一样”。付出劳动后可以得到回报,然后我们可以用这个钱买东西。

6岁时,孩子可能更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对事情的原因和结果有更深入的理解。

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去上班因为这是妈妈热爱或擅长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实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同事也可以帮助别人。我们赚钱不仅可以买东西,还可以实现其他愿望,比如旅行、送给他人新年礼物等。”

利用这样的对话机会,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让他们知道工作的原因不止于赚钱,还包括成就个人目标、贡献社会、发掘自我潜力等更深层次的东西。

同时,也鼓励孩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除了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去赚钱”,还可以怎么解释“为什么要去上班”?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