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儿女没出息,大多是因为父母有这 4 个“穷习惯”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听起来直白,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

父母什么性格,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也会有相似的特点。

虽说不能一概而论,不是所有孩子都完全这样,但不得不承认,人通常很难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01

嘴穷:总在打击孩子

customary

语言的力量不容小觑,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自信往往源于一次次被否定和打击。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

孩子的自信,是在“被鼓励”中长出来的,而不是在“被指责”中磨炼出来的。

一些父母习惯了打击式教育,不管孩子做什么,开口就是负面的话。

孩子考了90分,满心欢喜地回家,本以为能得到夸奖,一些父母却会说:

“别人都考100分,你才90分,还有什么好高兴的?”

孩子帮忙做家务,哪怕只是简单地帮忙洗碗,一些父母却会指责:

“洗得一点都不干净,还不如不洗。”

长期处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遭受打击的孩子,大脑中负责处理负面情绪的杏仁核会更加活跃。

而杏仁核在许多情绪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杏仁核越活跃,情绪波动就会越大,特别是与恐惧和焦虑相关的情绪。

长此以往,孩子会在心里不断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做不好。

在面对挑战时,也很容易就选择退缩,难以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02

心穷:总是诉苦抱怨

customary

“你不讨好老师,他怎么会用心教你?”

“出了社会,没人脉没背景你根本活不下去。”

“咱家没钱,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条件好的人家。”

如果孩子总听这些话,会有什么后果呢?

一开始,孩子或许还会反驳:“不一定吧,我先尝试一下呗!”

可长久下去,孩子就会逐渐认同,最后变成:“那我还努力干啥?反正努力也没用。”

长期接受负面信息的人,就会产生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习得性无助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没用,什么都不愿意尝试。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孩子放学回家,想和你分享学校里有趣的事,你却皱着眉头,开始抱怨工作辛苦、屋里杂乱,问孩子作业写完了吗、功课预习了吗等等。

孩子原本快乐的心情,瞬间被这些负面情绪取代。

心穷的父母,大多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意识的向孩子传递负能量。

孩子的情绪很容易被父母的情绪感染,一个长期听父母诉苦抱怨的孩子,就会变得悲观消极。

曾经有一项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发现:成长在父母负能量环境下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概率比普通家庭孩子高出30%。

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看不到生活中的美好,长大后面对生活,也很难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03

脸穷:总爱和别人比较

customary

“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成绩又好,还会弹钢琴,你呢?”

“别人家孩子都考上重点学校了,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

这样的比较,在很多家庭中屡见不鲜。

相信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免不了被大人比来比去。

喜欢比较是人之常情,但凡事不能过度,父母总觉得通过比较就能激励孩子进步,但比来比去的次数多了,伤害就产生了。

总被拿来和别人比较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觉得自己永远比不上别人。

而且这种比较还会破坏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让他们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

孩子的进步不是比出来的,而是需要被看见、被肯定的。

04

手穷:爱占小便宜

customary

一部分父母喜欢在生活中爱占小便宜,比如为了几毛钱的赠品和别人争吵;或是在公共场合不遵守规则,只为了自己方便。

同时,对孩子的控制欲也很强,孩子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学什么兴趣班,都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爱占便宜的行为会让孩子觉得不劳而获是可以的,影响他们日后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而过度控制孩子,会让孩子失去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

有研究表明,被父母过度控制的孩子,在成年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

他们在面对选择时,往往会犹豫不决,因为从小就没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当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未来很难有大的出息,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去支撑自己追求更好的生活。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儿女没出息,大多是因为父母有这 4 个“穷习惯”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