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成绩?
想必,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努力寻找答案。
尤其在初中三年里。
孩子们会面临着中考的筛选。
大家需要全力以赴,去赢得这场考试,为自己争取一个好前程。
但提高分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不仅需要同学们制定计划。
更需要大家,具备足够的执行力,通过计划将愿望变成现实!
但很多同学,缺乏足够的自制力。
结果导致,计划变成了空谈,提升成绩也变成了梦幻泡影。
01
缺乏自律,是成绩差的原因之一
自律有多重要?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品质直接影响学习效率。
通常情况下!
自律的初中生,能够主动学习,有效管理时间和行为。
从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但14岁的孩子,会遇到青春期的困惑,导致缺乏自律。
做不到自律,结果会怎样呢?
这样的初中生,往往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诱惑。
导致效率低下,成绩不佳。
因为缺乏自律,所以拖延变成了习惯,久而久之还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02
利用“登门槛效应”,激励孩子前行
孩子到了14岁。
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中考的筛选。
只有提升自律,才能在高效中,稳步提升成绩!
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自律性!
大家可以学习一下“登门槛效应”,从心理的角度激励孩子。
1、什么是登门槛效应?
所谓登门槛效应!
它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1966年提出的。
他们的研究发现:
大家容易接受较小的要求,然后再逐渐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一心理学效应的原理在于:
我们习惯于,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会倾向于接受逐渐增大的要求。
其实家长,也可以这样逐步激励孩子。
2、如何利用这个效应,去激励初中生?
引导孩子的过程中。
家长可以利用“登门槛效应”,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
待孩子按照要求做到了!
接下来,家长再逐渐提高要求,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进步。
这样做的好处,可以避免孩子的反感和抗拒,慢慢地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作为家长,可以从这几个角度着手:
(1)设定小目标
与孩子一起,设定容易达成的目标。
这些目标,要遵循“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孩子稍微努力就能实现。
举个例子来说:
让孩子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题、背诵一定数量的单词等。
通过实现这些小目标。
有助于孩子,逐渐找到自信心和成就感。
(2)逐步提高要求
当小目标实现了。
家长要做的,就是适时地提高要求,提出更大的挑战。
当然!要求不是随意的。
而是要遵循孩子的认知和能力,但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逐步提高要求,可以帮助孩子适应更高的标准,培养出更强的自律性。
(3)给予正面反馈
在这个过程中。
家长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及时做好正面反馈。
孩子取得了成绩,完成了任务后。
家长可以通过口头赞扬,实质性地奖励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快乐。
即便初中生。
大家的成长,也离不开家长的引导。
做聪明的父母!
不妨使用“登门槛效应”,引导孩子变成一个自律的人,顺利赢得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