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寒假开启之前,各科的目标明确,计划制定得可好了。到正式开始执行的时候,这个问题,那个做不到。不知不觉,时间转眼即逝,临近到开学了。发现之前寒假定下目标很多都没有完成,说不定学校的寒假作业都没有完成。然后开启了开学前的疯狂补作业模式。
–
今天是我家俩进入寒假的第三天。观察了三天下来,俩孩子除了早晨起床和下午午休起来有些赖床外,其他时间孩子们表现都很不错。弟弟今天完成了9项任务。姐姐完成了6项任务。
我家二宝比较要强,特别是在他姐姐在家的时候,什么都要比姐姐好,姐姐完成作业三项,他也不甘落后也要三项,甚至四项,所以也带动了姐姐的主动性。
当然想要两个孩子的家庭井然有序,按部就班地完成寒假制定的各项任务,只有这一点,肯定是不行的。有几点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
第一点,管孩子们学习的只需要一个人说了算就好,减少精力内耗。
我家有明确的分工。平时娃爸管姐姐学习,我管弟弟学习。到了周末假期都是我来管俩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爸爸负责给姐姐答疑解惑和陪俩孩子玩耍。
家里的爷爷负责买菜和给弟弟讲故事,奶奶负责烧饭。大家各司其职,互不干涉。这样就不会造成你也管孩子,他也管孩子,导致孩子不知道听谁的安排,还避免了孩子像小泥鳅一样钻各种小空子。回头是作业任务没完成多少,一上午就在各种你吼他吼的状态下,整个精力都被这些事情消磨掉了。
–
第二点,做好孩子们的大总管。
大总管管什么呢?
·
◾管好孩子的作息时间安排。
我家两个孩子时间作息和完成任务差不多同步,举个例子。
比如:弟弟上午有课,姐姐没课的情况
7:40俩娃起床
8:30—10:30弟弟写字(路上完成晨读任务)
8:30—11:00姐姐完成晨读任务+英语寒假作业
等弟弟上完写字课跟爷爷坐公交车到家差不多11:00了。
11:00—11:15俩孩子都休息一下。
11:30开始吃中饭了。
再比如:姐姐下午有课,弟弟没课的情况
12:00—13:00开始午睡休息
13:30—15:30姐姐上数学课
13:30—16:00爷爷给弟弟讲故事
等姐姐上完课后,16:00—17:00就是两个人的运动和玩耍时间了。
这样作息时间的同步,孩子们之间就不会出现互相影响的情况了。而且孩子们休息的时候,家长也可以休息。忙碌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碌。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感就出来了。
·
◾管好俩孩子的寒假作业完成率。
下一周就要过春节了,家里都要赶集呀,准备年货,回老家呀等等。到时候,孩子们肯定是只想着玩了,学习时间肯定会缩减。
所以,从今天开始在俩孩子差不多课外班都有结束的时候。这时候一定完成任务要遵循“紧在前,松在后”的原则。要把这一周当作孩子们完成各项任务的高产值时期,可以把学校的各项寒假作业提前给完成掉。
不然你这一个寒假越往后越完成不了寒假作业。正月里走亲戚,聚会,你会连孩子影子都看不到,不知道跑哪里撒欢儿去了。
·
◾管好俩孩子们的习惯。
每天晨读的习惯。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练字、做计算的习惯。
之前上学期间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寒假一定要保持住。如果没有之前没有养成这些习惯,刚好寒假可以让孩子慢慢有这样的习惯,这样开学也会继续保持。
怎么保持呢?之前分享过一个做法—就是“固定法”,固定时间进入固定任务模式。比如,早晨起床,洗漱,吃完早饭后就进入晨读模式。晚上到了8:00钟就进入阅读模式。
只要孩子习惯了这样的安排后。即使在春节期间即使其他学习任务不能完成,这两个任务也能完成。
–
写在最后:
总之,想要寒假计划不再是“空头支票”,就需要我们家长做好大总管,跟孩子共同努力,明确分工、精细规划、全面协调,并保持灵活调整和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孩子在寒假期间既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娱乐,又能不荒废学业,为新学期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