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说:
找出你最擅长的事情,然后持之以恒地做好,前提是要有正确的认知。
正确的认知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想要扮演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传授各种知识的同事,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深度认知能力。
开学第一课,想要和学生分享下面3个关键词,3段推心置腹的话。
01 学会“坚持”
读到一个观点:
人类的基因里刻着急功近利的密码。
远古时期,人类捕猎,如果抓不到一直“坚持”,精疲力尽,很容易被野兽反攻。
选择放弃,调转矛头,去采摘野果。
实在不行,就养精蓄锐,等待下一次容易到手的猎物。
祖先把“学会放弃”可在基因里,是希望子子孙孙无穷尽。
在坚持的过程中,学会坚持的第一点是:
允许自己出现短暂的犹豫。
坚持不会因为你的偶尔放松就彻底失败。
休整之后再次出发,就像祖先天黑躲进山洞,天亮继续追赶猎物,依然有生命最昂扬的姿态。
在坚持的过程中,学会坚持的第二点是:
要求自己咬牙往前多走一步。
不要小看这一步,这是你挑战自己的明证,和你转身离开天壤之别。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惧千万事。
每次一小步,你会慢慢让自己养成坚持的习惯。
02 感知“变化”
人们常说:
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事事时时均在变。
作为学习者,一定要时刻保有一颗感知变化的新,才有可能抓住机遇,超越自己。
DeepSeek一夜刷屏,机器人在春晚上甩起手帕,人人都在惊呼AI时代真正到来了。
同时,也有恐慌:人类会不会被AI取代?
AI不会取代人类,只会取代不会使用AI的人。
不会使用AI的是哪些人呢?
第一类:感知不到变化的人。
感知不到变化就无法做出调整。
第二类:固守原有经验的人。
“老黄历”当然计划不了新时代。
第三类:缺乏沟通能力的人。
AI需要你发出指令,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第四类:丧失终身学习动力的人。
无论什么时代,学习永远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唯一途径。
03 葆有批判性
什么是批判性?
我比较赞同这一种定义:
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合理,不会为了“怼”而“怼”,质疑一切不要紧,反对一切好像旧有点危险了。
反思,要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保持这自我省察,毕竟“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为什么要葆有批判性思维?
第一,不人云亦云,才能保持真正的个性。
第二,不盲从不流俗,有独立见解和判断的人最酷。
第三,不断挑战已有观点,才有更新的观点,才有更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