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和我三妹聊天,她儿子读高一,成绩中等,期末考得不太理想,她有点焦虑,后悔这个私立学费贵,教的也一般。
我说你不用焦虑担心,孩子将来总有出路。
外甥上的私立学校,小语种俄语可以参加高考,当时妹妹问过我意见,学英语还是俄语?
我从实用的角度考虑,俄语不如英语,英语有小学初中的基础,俄语高中零基础开始学,不一定好学。而且她姐姐大学就是小语种,学了四年出来,毕业后,还是用英语,小语种基本用不到。
可是期末考试俄语和英语一样都是150的满分,学俄语的很多孩子接近满分,而外甥英语及格线徘徊。这要是高考的话,那差了不少分数。
但是人生没有后悔药,没法逆着看,更不能回头看,回头看是命,往前看是希望。
我告诉妹妹别的都不要想,孩子专注把英语分数提上去就行了。
孩子上了半年高中,学校费用贵,压力也大,各科又不好学,孩子也着急。
说实话现在上学也不容易,虽然我女儿没上高中,但是看她们初二的题,都是一些新题型,数学物理题里尽是一些弯弯绕绕,阅读理解不行,根本做不出来。尤其我们这边,中考卡的比较严,50%的学生上高中。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更多的理解孩子,不要啥也归因不努力,不用功,实际孩子可能在学习上听不懂,学不会,很挫败,看不到希望。
02
为啥大家非要卷好学校,实际就是刚走入社会,单位需要决定的。
以前认识一个大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我问她,为啥很多用人单位就要985,211毕业的,有些活普通大学也能干,为啥不给这些人一些机会?
她说单位为啥要看学历?能够考上这些学校的,要不是真聪明,要不能够踏实努力,高考超长发挥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考上的都代表他们曾经自律自控的结果,而且好的大学,学习氛围浓烈,这四年又是自我精进的过程。
她说完,我理解了,单位看学历的背后看的是学习能力。高考不是培养人,更多的是筛选人,筛选出聪明又勤奋的孩子。
上次看一个专家采访,未来是AI的时代,科技强国的时代,需要的高端人才,对于资质一般的孩子,也就是普通孩子,很残酷的现实,想进入高端产业,实际比较难。
专家说的也是事实,但是普通孩子就没有出路了,照样有很多出路,行行出状元,这话放到任何时代也是行的通的。
03
为啥孩子还要尽力上高中?学习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就是收获成长的过程。
通过学习,也是了解自己的过程,你能知道自己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自己遇到困难是逃避的还是积极主动解决的,知识的应用能否融会贯通。
学习难熬的时候,是放弃,还是愿意继续坚持,是否有时间管理能力,是否能够克服人性的惰性,能否做到自律,能否静下心来,专注思考等等。
包括一次次考试的成绩起伏,也是锻炼孩子的心理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能坦然接受失败,这些都是能力。
考上啥学校,结果不可控,考试不就是把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好的孩子筛选出来。
即使孩子考试没上岸,努力的过程,锻炼出的能力,也是以后走入社会的基础,任何行业都需要这些能力。
妹妹昨天说能考上大学更好,考不上大学就去当兵,我觉得这样挺好,有学习的磨炼,再有部队的经历,这些都能培养孩子坚韧的品质。
不管孩子能否上大学,在社会上总有孩子生存的空间,总有出路,与其焦虑,不如把力量用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