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这就是子女讨厌父母关心的本质原因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如果爱带着无数条件,不爱又带着许多理由,则爱本质上并不纯粹。

很多孩子之所以讨厌父母关心,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话语里习惯性打压,处处把孩子和别人比,二是关心的背后夹带着情绪索取,句句话透露出对孩子的投资思维。

那些恨铁不成钢的父母,往往缺乏视野和包容心,一方面没有给孩子准备足够的金钱投入,一方面又埋怨孩子处处不如同龄人,殊不知别的孩子看似能力超群的背后,是父母甚至是举全家族之力的共同托举。

我一直都认为养育孩子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因为为人父母,就意味着巨大的责任,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发展,更要培养孩子的认知塑造,一个健全后代的诞生,背后不仅是心力、财力的堆叠,更是眼界和认知的传承。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就是孩子的起点,如果父母本身平凡,就不要太过苛责孩子的普通,尽自己能力边界给孩子提供生养支撑就可以了,不过度攀比,不嫌弃失望,孩子至少内心是健全的,不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批判。

最怕有些父母本身极其普通,不投入心力培养子女,却总是希望用打骂教育来培养出精英后代,一旦子女表现出逆反或对抗,父母就用生养之恩来绑架孩子。

这种窒息的家庭氛围,往往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能做到人格健全已经是难得了。

但很多父母对比却一无所知,心里满是委屈,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所有,却没人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辛苦肯定是辛苦,但辛苦和好的家庭教育,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

首先需要父母自身具备成长思维。

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大概率就是一比一复制,成长这件事也遵循变量法则,没理由父母天天刷短视频追剧,孩子靠自我摸索就能上名校、有出息。

这种几率也许存在,但概率极小,属于是万中无一,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边最亲近的老师就是父母,倘若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家庭教育就无从谈起。

学校当然可以负责教书育人,但这些知识也许可以帮我们找到一份工作,却很难帮我们真正清醒认识这个世界。

人一辈子如果运气好的话,往往会接受三种教育系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自我教育,且这三者的重要程度逐级提升。

其中学校教育帮人塑造常识,家庭教育帮孩子少走弯路,而自我教育,则意味着一个人最终的发展上限。

那些真正开明的父母,不会让家庭成为封闭系统,而是不断追求新知识,让家庭有源源不断的新知流入,如果做不到这点,至少也要让孩子有自由探索的勇气。

最怕父母自己已经停止成长,亲手掐断了家庭教育,同时当孩子在拼命走出自己的新路,是家族里第一个认知觉醒的人,但家长却还百般阻挠,固执地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路线去走,孩子如果坚持自我,父母甚至还会觉得孩子不听话,没孝心。

在该谈发展的时候总谈感情,一个家庭的衰败和烂尾,大概就是这样开始的。

优秀的父母,不传递焦虑

很多父母表面上看对孩子无比关心,怕孩子穿不暖、吃不饱、睡不踏实,所以下意识会以命令的口吻,去勒令孩子必须如何如何。

如此一来,关心就变成了传递焦虑,孩子成了承接父母情绪的一方。

父母把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焦虑,一股脑倾倒给孩子,让孩子一定要做好某事,否则事后就一定会耳提面命地训斥:我早就告诉过你……,你偏不听。

言下之意就是:我已经告知过你后果,所以你现如今所承受的痛苦,都是你咎由自取。

这样的相处模式其实是病态的,每个人从青涩到成熟,都是在不断接触这个世界,同时扩展自己的经验边界,在这个过程中试错是必然的。

所以真正懂教育的父母,不会在孩子犯错后事后诸葛亮,而是允许孩子去试错,去经由挫败锻炼自身的逆商和适应能力。

让孩子有犯错的勇气,远胜于无数句正确但无用的过度关心。

中国式家庭大多都是缺乏正确表达爱的能力的,明明是关心,但着急之下一说出口,关心就夹杂了担忧、焦虑这些情绪杂质,把孩子往反方向推远。

当关心在传递的过程中掺入了控制欲,教育的初心就失灵了。

所以当你能放下内心的不安,提升自身情绪的稳定性,你会发现教孩子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你自己身心轻盈了,孩子也跟着情绪松弛,你时刻战战兢兢,身上释放的负能量就会传导给身边人,牵动起来焦虑的家庭氛围。

放下控制欲,反求诸己

孩子只是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对于孩子而言,自身不具备选择权,更无法选择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

所以为人父母,如果能充分意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更不是自己欲望的延伸,能100%尊重孩子是个自由的个体,那么许多矛盾和欲求不满都会原地消解。

你的孩子之所以能生养出人格独立、自由有趣的灵魂,一定不来自于控制、也不来自于打压、更不来自于过度关心和保护。

没人能替另一个人承担成长的任务,你若是想通这一点,孩子也就拥有了独自闯荡世界的权利。

一直以来,我都很庆幸自己拥有一位思想较为开明的妈妈,她虽是地道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几个,但对我永远只兜底、不索求。

我想学钢琴,她就自己少买几件衣服,先让我去试学两节课,我学的不高兴,那就不学了,在她看来没啥大不了的,至少孩子也过了把好奇的瘾。

上学的时候想买什么书,只需要给她报个数目,购书资金也就“审批”下来了。

正是得益于这种宽松的教育,我不仅没学坏,反而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总是充满好奇,能自在地发展自身的兴趣,不需要考虑会不会愧对父母。

所以我一直明白,这世上真正健康的亲子关系,其实仅仅来自于兜底和放手,很多时候过度的控制欲,往往来自于父母自身面对世界时缺乏安全感,因此会焦虑孩子也受到伤害。

但请别忘了,这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独父母与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的孩子就越早确立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放手,才是父母真正走向成熟所需要跨越的重要课题。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这就是子女讨厌父母关心的本质原因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