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并非简单地灌输,而是对灵魂的深度唤醒。
一个人内心深处所蕴藏的潜能与力量才是触及灵魂的核心力量。
昨天陪孩子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今天就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这部“超燃”的世界级水平的电影。
关于动画特效、影片质感我是不懂的,具体观感只能用三个字描述:“超好看”。
今天主要想和朋友们分享我从影片中看到的教育真相。
1
教育最忌贴标签,贴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标签都将是困住孩子的“牢笼”。
哪吒一出生就被贴上“魔丸转世”的标签,是大家眼中的“怪物”。
第一部哪吒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正是他冲破偏见的内心觉醒。
也是父母和师父对他的爱和引导所激发出来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第二部中,因为他是“魔丸”,在仙尊面前,他只能吃药沉睡,让“灵珠”敖丙附体,以期通过仙界考核,他对自己“魔”的身份并没有真正认可。
而当他得知陈唐关被摧毁的那一刻,他再次冲破标签对自己的束缚,无所谓是否暴露身份,这一刻,他只是他自己:“小爷我就是魔,那又怎样?”
剧本永远是剧本,和现实隔着一道鸿沟。
现实中,我们给孩子贴“学渣”“问题儿童”等等负面标签,这些带有偏见的标签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甚至会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比如孩子做事情时间用得长,我们可以直接描述事实“你做这件事情用了多久”,而不是说“你怎么这么磨叽”。
前者是单纯地就事论事,而后者则是以偏概全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这种负面的强化真的能毁灭一个人。
2
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力量。
第一部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第二部的“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
哪吒身体里迸发出的能量,到底是从何而来?
1.父母对他最纯粹的爱
什么是最纯粹的爱,是儿子被当作妖怪,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与支持、陪伴与包容;是父亲舍弃自己生命也要替哪吒挡雷劫;是母亲不顾自己安危也要紧紧抱住被下了穿心咒的儿子。
不管世俗有怎样的偏见,我爱你,仅仅因为:你是我儿!是娘的吒儿!
正是这份纯粹的爱,唤醒了“魔丸”内心的良知,这份良知才是哪吒能量的根源所在。
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情况不需要我们以命换命,但教育的内核正是贯穿琐碎日常的最纯粹的真情实感,是没有任何功利和目的的最真挚的爱和陪伴。
2.哪吒不屈于命运的安排
哪吒虽为“魔丸转世”,但他不听天由命,他坚信我的命运我做主。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改变了被注定的命运。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应鼓励孩子不论遇到什么困境都能积极面对生活,勇于面对挑战,不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正如《了凡四训》中说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所谓的命运和福报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3
人性是复杂的,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善恶一体。
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魔丸和灵珠本就一体,善恶都是一念之间,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天使和恶魔。
不仅要培养孩子辩证看待人事物的思维,站在更高的维度、更大的系统来区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恶毒。
还要引导孩子日常生活中要多反思自己的言行,做到善思、善言、善行。避免被心中的恶念拖拽向深渊。
人、妖、魔、仙,谁善谁恶?
海夜叉是妖,却不曾危害人间;哪吒是魔,却从不作恶;无量仙翁是仙,却血洗陈唐关。
所以要告诉孩子:善恶并非表面意义上的人妖魔仙,而要看他做事情的动机和结果。
比如一个人帮助别人满脑子想的都是能得到什么,而不是想怎么帮助别人能了无痕迹,这种就是伪善;
如果看到朋友的错误,就当作没有看到,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下去,这种就是为恶。
所以,如果按照一件事情的结果好坏,则:
对别人有益、对别人中性、对别人无害的事情都可划分为善的范畴,而对别人有害则属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坚决不能做。
并且,对错,好坏,善恶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影片中最典型的就是申公豹这个角色,可以引导孩子自行分析。
结束语
一部影片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从镜子里我们看到自己教育上的缺失。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的是提供一个包容的环境,允许孩子探索自我,用温暖唤醒孩子的内在力量。
身教大于言传,用行动来传递价值观,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