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寒假里手机该不该管?家长需要一份科学的行动指南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寒假,手机是导致孩子与家长产生矛盾的重要因素,甚至会成为亲子关系紧张的重要“燃”点。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手机,引导他们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

数智时代,手机不是“洪水猛兽”

数智时代,完全禁止孩子不去接触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并不实际。即使家里禁止,孩子还有可能从朋友、同学那里接触。

不仅如此,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科技进步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今天严防死守住了手机,下一个智能产品家长能防住吗?

孩子对手机的好奇,不是简单地禁止就能浇灭。如果所有的禁止都有用,教育就不会如此艰难。不应该把手机视为“洪水猛兽”,一味地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往往还会适得其反。

其一,一味禁止孩子玩手机会变成一场权力的争夺。

不论什么时候,当父母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这样的对抗通常发生在一些个性比较强的孩子身上。

当过度禁止孩子玩手机时,孩子往往偏偏要玩,其本质不是因为手机诱惑力太大,而是孩子不想屈服于你。要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和包容度,讲究批评教育艺术,不能简单粗暴地制订和选择惩罚措施,比如砸、摔手机,没收手机等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很可能引起对立情绪。

其二,一味禁止孩子玩手机反而成了一种诱惑。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禁果效应”,意思是: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是好奇;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

当孩子因为外力被迫禁止接触一些事物,他反而会对这些事物产生更多的好奇心。越是禁止,手机越是会引发孩子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手机搞到手,争分夺秒地玩,对手机的渴望也更深。这就是所谓的“不禁不为”,“越禁越为”。

所以,对孩子来说,手机的使用需要切一刀,但不能一刀切。

无意义的沉迷和上瘾,

才是最大的痛点

手机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为孩子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便利,孩子通过手机获取的信息也并不完全都是糟粕。

大多数人对电子产品的偏见:手机电脑=有害的屏幕时间,其实是一个因果关系不成立的公式。所以,与其直接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不如先关注孩子用手机做了什么。

青少年玩手机的行为分成四大类:

● 被动消费:看电视、阅读、听音乐

● 互动消费:玩游戏、浏览网页

● 沟通:视频聊天和社交媒介

● 内容创作:用电子设备进行音乐或艺术创作

其中的多数行为都是有益的。比如青少年在社群媒体上的自我表达、与人互动、探索有兴趣的事物……这些本身对青少年的生活是有正面影响的。

真正要避免的,是短视频、小游戏这类一玩就停不下来、但其实什么都没学到的快餐信息软件。短视频、小游戏等上手容易、无门槛、界面设计新颖、感官刺激强烈,乍一看不用浪费多少时间,但一旦入坑就层层升级、产生连锁反应,让孩子无事可做时就想玩一会儿手机,有事可做时心里也惦念着手机。

一旦习惯了刷短视频,对世界上其他的事物,比如看书、学习、思考,可能都很难再提起兴趣。在不断的刺激、脱敏和敏化过程中,大脑前额叶功能退化(这是人与动物进化过程中所不一样的那一部分),最终无法控制我们的行为。甚至由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会出现精神失常、紧张、神经衰弱、抑郁、无法自控等症状。

这些软件传递的负面能量,不仅会影响三观尚未成熟、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对自制力不强的成年人,也有着惊人影响。这也是智能手机带来的最大痛点。

化危为机的五个行动建议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关键不是决定几岁给青少年手机,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防止无意义的沉迷。我们能做的是预防沉迷,让孩子合理分配玩手机与学习的时间,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才是关键。

只有让孩子下水才能学会游泳,手机的使用管理也是一样。学会正确使用手机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当下教育的一部分。要把手机使用管理当成对学生开展教育的契机,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1. 厘清价值观,和孩子沟通取得共识

让孩子使用手机前这么问自己:

◎我需要使用手机做什么?(解决目标问题)

◎我会受到什么影响,给我带来什么结果?(坚持结果导向)

◎我可以用什么方法控制自己,而不是让自己被手机控制?(明确自控策略)

通过这三个直击本质的问题,引导孩子澄清手机使用的价值。

使用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放松,那多长时间够?如果是查资料,需要什么步骤?手机使用与“我”寒假的目标有怎样的关系,会起到什么影响?把目标问题解决了,就不会无限延长使用时间,因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自控的策略因人而异。有的孩子提出“不将手机带入卧室”,解决了睡前狂刷手机影响睡眠的问题;有的孩子提出在台灯下贴上“提醒便利贴”,这样在写作业时就能有效控制手机的使用;有的孩子提出使用“番茄计时法”,将手机管理纳入时间管理中,解决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以,方法还得自己定。

2.跟孩子一起制定公约和规则,建立信任关系

当孩子意识到手机的管理很重要以后,家长就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手机管理公约》。其实,这对家长是个更大的挑战——共同约定、共同遵守。家长需要提高自己的掌控力。

规则的关键点包括:

● 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限制。和孩子商量一个合理的时间,比如每天玩手机不超过1小时。

● 规定“无手机时间”。比如吃饭、睡觉前1小时、周末的家庭活动时间,都是“无手机时间”。

● 规定“无手机区域”。比如书桌、餐桌、卧室,不允许带手机进入。

● 使用手机的前提条件。孩子必须先完成作业、帮忙做家务,才可以玩手机。

● 避免碎片化使用。规定孩子不能随时随地拿起手机,而是必须规划好使用时间,比如晚饭后可以玩30分钟。

● 违反公约的惩罚性措施(以家庭亲子互动的方式进行惩罚更有效果)。

无手机时间

无手机区域

使用手机的前提条件

使用手机的时间限制

奖励或惩罚

公约制定后,就要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也要严格按照公约执行。父母与子女互相监督,相互评价,这样的亲子关系会更和谐,将手机的管理融入家庭的建设中来。在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中,“信任”是产生神奇效果的催化剂。

3.和孩子一起用手机拍摄作品

与其单方面地限制孩子使用手机,不如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方式利用这一工具,从而促进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可以选择多个有趣且富有意义的主题,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兴趣——

自然风光:记录寒假期间自然界的变化,如雪景、冬日的阳光、冬季植物等,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家庭活动:记录家庭聚会、节庆活动的欢乐时刻,捕捉亲友欢笑的瞬间,增进家庭的凝聚力。拍摄和家人一起做饭、游戏、阅读等日常活动,记录温馨的家庭时光。

社区生活: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或庆祝活动,记录下这些有意义的瞬间,了解社区文化。拍摄社区的建筑、街道、市场等,增强孩子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和归属感。

故事叙述: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拍摄不同的场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找有意义的事情,关注手机以外的生活

扩大孩子的接触面,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发现比手机更有趣的东西。

比如,让孩子去寻找身边的年味儿,看看城市里有哪些与“年”有关的布置。带孩子一起采购年货,许多城市有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去那里往往能感受到最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实践才是孩子获得经验、提升成就感的真实来源。让孩子在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和力量,这正是手机所不具备的。

5. 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时刻做低头族

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大人做好榜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的报告,报告显示: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形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反之,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越高,越关爱孩子,孩子越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寒假里手机该不该管?家长需要一份科学的行动指南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