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和大女儿闲聊,她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幻作家,问我支持她的梦想吗?妈妈以前说我更适合当科学家,我感觉自己并不喜欢。
我:妈妈当然支持你当作家了,那个时候,妈妈看你有专注力,能够沉下心来研究一些东西,所以觉得你适合当科学家。但是你现在已经初二了,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思考,妈妈肯定支持你的决定。
我:在你没写出作品之前,那你生存怎么解决呢?
大女儿:我先找个工作,肯定是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写作。
我:你的安排非常棒,先生存,后兴趣。
大女儿:我们老师说很多人考研究生是为了逃避就业。我可不想逃避就业,我打算上完大学后,就开始工作,没必要读研究生。
我:这样安排挺好,妈妈支持你的决定。
大女儿:我不会学文科,文科那种要背又很枯燥,老师说不好就业,我肯定是选理科,这样也好就业。
我:现在是科技大国,学理可能更适合这个时代,你的选择不错。但是语文要好好学,是所有科目的基础,没有语文功底,将来数学物理阅读量很大,可能题目都读不懂。
大女儿:语数英都得好好学,我寒假计划也是要好好弄一下语文,做语文小题狂做。
我:妈妈相信你会安排好寒假生活。
这就是我平常和孩子的聊天,孩子有这个认知,不啃老,知道先生存,后兴趣。我觉得就够了,我有啥好焦虑的,至于她人生的路怎样走,会遇到什么困难,那是孩子要经历的。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自觉自律,就是三个字:会聊天。
02
这十年期间,我和很多初高中孩子聊天,实际孩子们都有梦想,也有目标,只不过父母不支持,父母更愿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自己的规划走,或者否定孩子,你怎么会有那个本事,这就是孩子不幸福的原因,也是不想和父母聊天的原因。
父母希望孩子自觉自律,有内驱力,有好习惯,认为孩子应该直接做到,实际这是误区,任何事情都需要练习,需要引导。
父母一定要知道,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你要在平时的聊天中,一点点引导,一点点的激发内驱力,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目标,鼓励孩子为自己梦想而努力,在生活中让孩子体验责任感。
很多父母可能觉得太难了,不会和孩子聊天,不会引导。好在一点现代社会信息发达,我最近看的新书《让孩子自觉自律的56种微习惯》里边怎么和孩子沟通,怎样让孩子合作,怎么引导孩子,全是我们常见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们做有边界感的妈妈,引导孩子“自运转”。本书作者围绕4个习惯维度,56个困境问答,激发内在行动力,提高抗挫力自控力,学会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让孩子成绩好、朋友多、情绪稳、超省心。让好习惯的雪球滚动起来,父母越来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