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妈妈问我说她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丧”,问他什么都无所谓。
对正事一点兴趣都没有,成天就喜欢跟着同学一起疯玩,回到家就喜欢看电视、玩游戏,该怎么引导才好?
养娃其实有很多“玄学”,聪明的父母从来不套公式,而是找到办法顺势而为。
同样是爱玩奥特曼的娃,有的父母就会不停地吐槽说这东西没什么用,整天玩这个没什么前途。
而有的父母就会用奥特曼帮助孩子认字、数数、角色扮演等,玩得不亦乐乎。
同样是爱打着玩的男孩,有的父母就明令禁止孩子跟其他小朋友追逐打闹。
而有的父母就能引导孩子变成“规则警察”,在打闹中创造性地想出“保护”自己的小规则,回家复盘奖励,让孩子越来越自信阳光。
“玩”是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
作为父母,我们千万不要吸走孩子身上爱玩的能量,这是他们内驱力的全部来源。
多带孩子做这8件事,提高孩子的能量,养出有灵气的娃。
尽可能地给孩子丰富全面的刺激
无论我们的家庭收入如何,都应该尽可能地带孩子去见世面。
让他去感受天地的广阔,看不停变化的自然风光,去爬山、去徒步、去跟不同地方的人交流……
看过世界的孩子都有很强的理解能力。
因为他见过不同性格的人、不同方式的生活,体验了不同感受的自然景色。
如果你的孩子:
- 周中上学,写作业;
- 周末在家上补习班,跟着朋友骑车转小区;
- 寒暑假回老家疯玩;
那他将无法跳出父母给自己搭好的框架,也就无法产生新的思考。
鼓励孩子探索
允许孩子做一些你生活体验之外的事,比如:
- 踩水,玩泥巴。
- 允许孩子在漫山遍野疯跑。
- 允许孩子爬树抓虫子,在泥地里打滚。
- 允许孩子有奇奇怪怪的爱好。
总之,尊重孩子的天性,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天马行空。
让孩子充分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成长为他自己。
支持孩子的想法
很多时候孩子会冒出来一些奇思妙想,别忙着否定,多问问:
“如果你想,那么你会……?”
“这些方法里,你认为哪些最……?”
“你需要妈妈的哪些帮助?”
允许孩子去体验“探索式的人生”。
很多父母怀揣经验和正确答案,希望孩子永远做正确的事,却忘记了:体验,是孩子理解生命意义的方式。
支持孩子的想法,允许他体验、经历,相信他能够通过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什么”和“为什么”背后都藏着他的好奇心。
“妈妈,为什么鱼睡觉的时候是睁着眼睛的?”
“为什么人会死,我不想让你死……”
“我就想亲眼看到螳螂的卵会变成什么!”
作为父母,我们要问问自己:
“我在说这句话之前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视角理解一下他的想要?”
我们只能陪着孩子走一段,而不是背着他替他走一段。
好奇的孩子总能毫不费力地学习。
多和孩子聊天
你和孩子说的话,才是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在处理语言时的活跃程度,与“孩子每小时与成人说话互动的次数”显著相关。
简单来说最省钱的育脑方式就是亲子对话。
在高质量对话中最关键的就是轮流对话。
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父母不要总是用“好的”、“嗯嗯”回应。
而是用启发式提问或者信息拓展的方式刺激孩子思考。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
留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养育方式。
不要总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适当的留白,让孩子自己计划或者发呆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宽松的成长环境可以给孩子“选择权”和“决定权”。
在宽松的成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更加独立。
之前一位妈妈跟我咨询说自己的孩子10岁了,不提醒她连洗脸和梳头都做不好。
仔细了解后才发现,原来这位妈妈很少让孩子独立完成并体会【我可以】这件事。
10岁的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要依赖妈妈,不是她不想做,而是她想要的获得感都被妈妈拿走了。
养成阅读的习惯
6岁前,一定要养成亲子阅读的习惯。
每天睡前1-2本绘本,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地增长对书本的兴趣。
一开始我们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IP开始,先跟书本交朋友,再慢慢把兴趣变成习惯。
6岁以后孩子要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桥梁书。
同时亲子阅读要继续进行,保温孩子的阅读习惯。坚持长板式养育
很多父母都在盯着孩子的短板看:
“写作业慢”
“做事不能专注”
“磨磨蹭蹭,没有效率”
如果你看到这里,请马上停下来。
每一个孩子都带着他自己的天生气质类型来到我们的身边。
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有所成的、优秀的人,他们并不是没有短板而是长板足够长,而且做到了极致。
下面的步骤可以帮你弄清楚你家娃的优势是什么?
1. 写下孩子的优点
2. 关注性格优势
3. 观察孩子的日常
关注“擅长做”、“经常做”、“充满激情”这3个要素。
4. 区分孩子的核心优势和成长优势
核心优势是指:孩子优于他人且充满激情的优势
成长优势是指: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优异但尚未完全展现的优势
5. 习得行为后表现出的优势
孩子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优势。
6. 我能提供的资源和支持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勇敢坚定的成长为他自己,而不是我们想要他成为的样子。
你的期待不重要,他想成为怎样的人,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