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引导的思想的进程,除了受先天性格奠定以外,还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长的日常行为会为孩子提供原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孩子的性格常会被父母的行为准则影响并作为自己的底线标准。
通常,人们都会重视母亲在一个原生家庭中的重要性,而在仔细观察之后我们会发现:个体若想要拥有健全性格,需要父亲发挥相应的作用。
孩子们都需要具有阳刚坚毅、豁达、勇于挑战、不怕困难挫折的意识品质。
孩子在温室里成长只会不堪一击,经不住生活的捶打磨炼,唯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更加茁壮成长。
父亲的角色,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孩子实现这一点。
从育儿心理层面看,父亲的这两种他们引以为傲的行为,会让孩子感到自卑。
忽视沟通
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里,一名父亲往往需要承担生活的重担。
他们是家里的中流砥柱,为了家庭,他们需要背井离乡在外打拼,所以很少参与到家庭活动中,也就不可避免的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
孩子在幼时都是无意识的崇拜父亲的,而生活中有一种父亲,为了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高大伟岸的形象,总会用浮夸的语言去夸大自己的行为。
他们经常对孩子说自己是“超人”“钢铁侠”“蜘蛛侠”诸如此类的英雄人物,却又没有更多的沟通和相处。
孩子日渐成长,他们渐渐发现其实自己的父亲不过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并不是印象里的盖世英雄。
不守承诺
也有一部分父亲,答应孩子的事情总是没有做到。
巨大的落差让孩子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影响了孩子性格,失去对父亲的信任,继而表现出三种现象:
用独特的方式获取家长的注意(往往是采取做让父母不喜的事情)、自闭、直接表示不满。
孩子们总喜欢说一句话:“我不理你了”。
其实这句话通常出现在父母答应了孩子而没有完成诺言的时候。对于孩子而言,你的狡辩不是理由,事实就是你没有完成自己承诺的事。
这一事件潜移默化了孩子对你的印象,孩子会认为你没有信誉,
久而久之就会不信任你说的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父母的主导性,这对孩子的教育有弊无利。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度缺失,导致两者之间没有双向沟通,父母也就很难正确引导孩子往正确的路上走,甚至使孩子误入歧途,
例如打架斗殴、逃学旷课、早恋等叛逆的事情。
如果家长不重视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的叛逆心理,就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更甚者可能造成孩子心理极端(如徐力杀母案)。
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产生十分惨痛的后果。
叛逆往往使得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与长辈产生矛盾,与周围格格不入,与社会脱节。
而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违背客观规律,与现实不符,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本质依然是幼稚的心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
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是“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试图改变别人和事物对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现在的少年基本是因为缺乏家庭关注而产生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祟下,会进一步产生的求关注式的叛逆。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父亲做到以下事项:
1、多和孩子沟通。沟通是人和人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经常和孩子沟通,及时纠正孩子生活中和心理上的错误,引导其健康成长。
2、不要只懂得批评孩子,时常鼓励孩子。
研究表明生活在谴责中的孩子普遍在成长之后摆脱不了心理阴影,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适时的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也可以把事情完成的很好,让孩子在成长中更加自信,养成孩子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心态。
3、理解和尊重孩子。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和尊重,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同意孩子的一切观点和看法,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
综上,父亲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表率。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需要父亲的指导,孩子也会无意识地去学习父亲的行为。
在孩子年幼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信心,才能培养出一个令人骄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