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文言文学习的一个例子,看懂了就变成学霸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文言学习的一个例子

负责任的老师教孩子学文言文,通常是把字词句的翻译,加上文章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等,当作知识全部告诉孩子,然后盯着孩子反复背,以应付考试。然后普遍现象是:学过的文言文,能考满分;没学过的文言文,惨不忍睹。

于是老师批评文言文考试太难,学过的不考,考的没学过,这是在存心折磨孩子。

他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没有问题,也不去想考试的基本性质,是考死知识,还是考能力?

文言文的确是需要背诵的。但死记硬背的方法,其实是让孩子花大量时间来摧毁学习思维,而变成一台记忆机器。一旦学习思维被摧毁了,能力提升的路就被封死了。

学习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探究推理,分析理解,概括提炼,举一反三。特别是语文这门课,一定量的记忆是必须的,但机械性的死记硬背毫无意义,背的过程很痛苦,背了之后也会很快就忘记,如果还因为死记硬背而封堵了探究思考的习惯,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文言文到底该怎么学?

我在课堂上跟孩子们说过很多遍。这里举个例子来说。

跟同学们一起学习文言文,讨论“张机到底是个什么机”时,遇到这样一个句子:

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这个“起病之验”的“起”字怎么翻译?

·同学们根据文句推测,认为是“治愈”的意思。

·我说,这个推测,在这个句子中看起来挺合理,但其实并不一定合理。

同学们不服,跟我辩。于是我们互相辩,看谁能说服谁。

在辩论中,我们一步步梳理了此文的逻辑。

这是仲景的同郡好友向别人介绍仲景时说的一句话。第一句中的“伯祖”是仲景的老师。这个句子说仲景的医术比他的老师还高明,说他的经验很独到,即使是鬼神也不能弄明白,所以他真是这世上的神医。这个整体意思很清楚。但前文中说仲景的医术高明,只用了八个字,“工于治疗,尤精医方”,并没有说他治愈了多少病人。

这是不是抬杠呢?当然不是。

能找到各种病的治疗方法,能开出针对性的药方,并不等于能把各种病都治愈了,也可能只是防止病情恶化,也可能只是缓解病情的恶化速度,也可能只是身体状况比之前有所改善。

这是治病的一个基本逻辑。

阅读分析,最讲究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前文没有说仲景治愈了多少病人,这里同郡好友夸他医术高明,应该也不会莫名其妙冒出个“治愈”来。这是落在纸上的文章,要讲究前后逻辑对应的。

前文没有说,那后文有没有说?也许这里是先提出他有“治愈”的本事,然后再来展开说他治愈病人的具体事件,这也是可以的。

后面紧跟着写的事情是:仲景见到侍中王仲宣,说王仲宣四十岁会须眉脱落而死,然后给王仲宣开了个五石汤的方子,让他预先喝着。王仲宣当时才二十来岁,年轻力壮,当然不相信,就没有喝。结果后来到了四十岁,果然须眉脱落而死。

这件事没有写仲景治愈病人。其中写到他开五石汤的方子给王仲宣,也只对王仲宣说了四个字:“庶几可免。”这个“庶几”,不是肯定的说法,而是说大概,可能,差不多,或者希望的意思,可见,对于自己开的方子,仲景也没有绝对把握能治愈王仲宣的病。

如此说来,前面“起病之验”的“起”,怎么会是“治愈”的意思呢?

·同学们说,那是同郡好友吹牛嘛,吹牛行不行?

·我说,也不行。如果是同郡好友吹牛,那一定要交代这人有爱吹牛的特点,可是文中没有任何交待,咱也不能随便给人扣帽子吧。

阅读分析不是猜

阅读分析不是猜,也不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推测,而是依据文本逻辑来推理。

紧接着“起病之验”举的这个例子,到底想说什么?仲景见到二十多岁的王仲宣,看出来他有病,四十岁会须眉脱落而死,后来王仲宣果然就这样死了,说明前面仲景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他是怎么看出来一个年富力强的年轻人有病的呢?这个恐怕鬼神也弄不明白,这是独属于仲景的“起病之验”。

·“发现!”有同学喊起来,“‘起病之验’的‘起’是发现的意思。”

·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后面的事就是在说张仲景发现了王仲宣的病,这就是‘举例子’的写作方法。”

·我点头,但是还要追问:“他不仅发现了王仲宣的病,而且还判断出他有什么病,可以喝什么药来调理。这从医生给病人看病的角度来说,应该可以用一个比‘发现’更准确的词。”

·“诊断。”有同学说。我对他竖起来大拇指。

这里对一个“起”字的探究,目的并不是为了记住这个字的翻译,而是通过这个探究推理的过程,梳理文章的基本逻辑,培养学习的优秀思维。如果需要背诵的古诗文,是经过探究分析进行理解了的,再背的时候,不仅更容易记住,而且会是一种审美和思辨的积淀,这才是学习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积累”。

这就是课堂学习的一个细节,这事儿还有后续。有同学带了手机,课间就上网查,然后找到我说:

·网上说这里可以翻译成“治愈”的。

·我说:“网上有推理分析的过程吗?”

·同学说没有。

·我对他说:“那你可以试着找到网上说这个翻译的人,让他说说这个‘治愈’是怎么分析出来的,然后看看他的分析有没有道理。文言文中一个字怎么翻译,不是网上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是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而要结合文章本身的语言逻辑,来看它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

同学点点头,若有所悟的样子。

·我接着着跟他说:“其实各门学科的学习都是这样,比如你喜欢的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如果学到一个新的公式,你不是强行把这个公式记住,而是试着去理解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试着去推理分析它背后的逻辑,你可能会觉得这一门课更有趣。”

我说的是真的。热爱的底色就是探究。养成探究习惯,是培养热爱的重要前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培养探究的习惯,原本就是教育的主要责任,但是现在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你说是为什么呢?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文言文学习的一个例子,看懂了就变成学霸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