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普通任课教师,班主任面对的事务更繁杂,投入的时间更长,付出的精力更多,同时还承受着来自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成绩期待和安全问题,以及社会舆情风险等多重压力。
从班主任的视角去思考如何缓解工作压力,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职业幸福感,这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话题。
身为一名多年扎根一线的班主任,在经历了无数工作压力的考验后,我深深地悟得,在工作中努力养成全局感、松弛感和获得感,有利于缓解压力,让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并怀抱一份工作热忱。
准备盘点,提升全局感
全局感是指对工作有整体的规划和全面的掌控,是把多个目标进行分类梳理并寻求适宜的统筹措施。
它不是个体服从整体的大局观,而是对自身工作的全方位观照和系统化建构。
班主任处于事务繁多、长期忙碌的工作状态,很容易焦躁不安、疲于应付、迷失方向,拥有全局感,事前对工作作通盘思考,抓住核心,明确工作的节点和重点,将有效减轻班主任工作的压力。
1.顶层设计,明确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接手班主任工作前,不妨做自我追问:我是一个怎样的班主任?班主任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我该如何有效引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对班级有怎样的愿景和目标?我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开展班级管理?学期初有哪些重点工作……
基于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结合自身的教育追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经过一番自我对话,初步形成自己的育人理念和治班方略,提前对班级和学生有一个目标预设,这会让即将面临的班主任工作拥有方向和参照,从而做到胸有沟壑、运筹帷幄。
2.常规管理,提前准备
班主任常规工作需按部就班,在明确工作目标后,按照时间节点梳理出阶段性工作任务,制定一份清晰的任务日程表,并着手准备相应资料,以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如新生开学前,打印学生名单、空白座位表、值日表模板、班级日志册、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科任教师表、班规样稿等。这些资料为后续的座位安排、值日落实、学生管理等工作做好辅助,能起到忙而不乱之效。
查阅学生档案、收集学生信息(免冠照片、家庭情况、亲子关系、爱好特长、自我评价、任职意向等),则有助于班主任快速了解学生和顺利组建班委。
3.应急处理,预案在胸
面对师生冲突的化解、学生违纪的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危机干预等不可预料的应急压力,班主任需要树立“预防大于处理”的观念。
班主任工作虽无定式,但它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也应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为此深入阅读、学习当下国家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可为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熟悉学校的管理制度、各项工作的流程机制和应急预案;广泛阅读德育杂志,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德育实战案例;开展自我反思,积累自身的管理经验和教训,提炼育人智慧……都可以让班主任面临偶发事件时有章可循、临乱不慌。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若拥有全局感,工作起来会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否则,容易因处于被动的工作状态而导致疲于应付,内心充满压力。
过程掌控,保持松弛感
松弛感是一个人面对压力能轻松驾驭或化解,给自己更多空间的状态和能力。
它的内核其实是理性的认知、稳定的情绪,以及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将松弛感运用到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事情时,班主任能具有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平和有效的沟通方式,有助于放松心态,迎接工作中的诸多挑战。
1. 摆正认知,理性看待
在当下快节奏、高要求的时代,人们感到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常态。
面对纷至沓来的工作和棘手的学生问题,班主任需要摆正认知,理性看待。
一方面要认识到,学校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班主任上牵着学校,下连着学生和家长,应力求上下通达,形成一盘活棋。
正是这份育人重任所具有的崇高性和使命感,驱动着我们提神振气,乐于奉献,敢于担当。
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成长中的人,犯错误是正常状态,我们需要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正如李希贵老师所说“基础教育的真正作用是让学生安全地犯错误”,在学校这个有教育者守护的边界里,我们应“允许学生尽情选择,充分试错”。
当我们秉持这样的认识,就能平和而坦然地接纳、理解、包容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始终深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力股。
2. 稳定情绪,冷静处事
班主任在遭遇突发事件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压力,如果应对不周,容易滋生更大麻烦。
此时,首先需要通过自我暗示或正向思维来摆正认知、平复情绪。
当我们从情绪的旋涡中跳脱出来,理性回归,头脑清醒,方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或深入调查,快速全面理清事情的原委和症结,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冷静处事的核心点是真诚与理解。真诚是指真心诚意地待人接物,讲究实事求是;理解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去思考问题,先共情接纳,再研究对策。
若是我们拥有平和、真诚、包容的视角和胸怀,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事情,都不会措手不及、焦头烂耳。
3. 善于调控,积极施策
拥有松弛感,不仅利于激发自身智慧,也能调用多方资源,借力增效。
面对一些教育难题,一方面可借力各科导师一起集思广益,出谋献策;另一方面也可发动家长或家委会的力量,适时举行家访或家长沙龙等活动,把自己的思考、做法、困惑等跟家长开诚布公。
在倾诉和交流中,既可以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也可以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当然,最直接的力量还是来自学生,要充分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放手发动和培养学生,在健全班级制度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管”,指导学生做好自主管理的总结反馈。
这样班主任既无须事必躬亲,可适当减轻自身的压力,也能让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并使班级管理个性化。
当班主任保持松弛感,在临事之前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明确事情的处理路径,就能做到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结果评价,看重获得感
获得感是在事后回顾时,对自己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感觉到是有所收获的。
不同于效能感所指的对完成一件事的信心与能力的觉知,所强调的成功经验带来的价值感,获得感是对自我努力过程的肯定,强调以成长型思维看待结果。
人的压力之根源,在于自我期望值。
提升效能感,降低自我期望值,当然能有效缓解压力。
但是自我效能感并不易得。获得感以“是否充实和有收获”来评价工作结果,则会让人感到更多满足,以怀着美好希冀继续迎接新的任务。
1. 淡化结果,注重历练
一些荣誉、考核和评价,比如三项流动红旗的评比、班级成绩的排名、学校活动的名次等,都会给班主任带来压力。
但是这些结果可能会受到诸如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师资分配的不均性、班级层次的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
当我们投入了足够的努力,但是结果依然不能如愿,此时就需要树立“不问结果,只管耕耘”的人生态度,以平和而超然的心态淡化结果,更多关注过程中的历练和体验。
每一份历练都是财富,每一次体验都是收获。很多时候,即使失败、落差、挫折、打击,也能启迪心智。
不过度关注结果的成败输赢,而是专注于努力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无论结果如何,全力以赴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独特价值。
2. 复盘研究,看见成长
在忙碌的工作中,碰到难以化解的疑难杂症,或是面对顽固不化的学生,需要班主任运用思考力,抱着“问题即课题”的心态。
一方面不断地回顾、复盘,及时记录点滴心得或值得思考的问题、困惑、案例,以之作为研究素材;另一方面深入实践、探索,经由反复尝试和多方论证检验,理出应对同类现象的路径,找寻破解难题的对策,终将由此看到师生彼此的成长和变化。
—旦用研究的心态来对待班级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太如意的结果,通过持续的复盘反思和研究摸索,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不经意间就会大大提升,工作获得感自然也就增强了,这样就能把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视作正常态,甚至还会“没事找事”、主动寻求问题。
3. 循序渐进,重塑信念
教育是个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学生成长变化的规律。
因此教育不可急功近利,何况教育效果本身即具有迟效性。
提升获得感,注重对自我在工作中的付出和努力的认可度,将打破固化的定势思维,促进成长型思维的发展。
面对无法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换之以成长型思维,将会相信学生的变化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相信班主任的能力也具有可发展性,师生都是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的。
班主任一旦重塑信念,保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精神状态,勇于接受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变化和挑战,善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就能增强自信和动力,积极应对各种压力。
唯有热爱,可迎万难。
怀抱着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与满足,不断培育获得感,将让我们在压力面前举重若轻、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