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复习也已进入尾声。该讲的讲了,接下来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所有的知识转化为题目进行训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然而,总有种感觉,起初做试卷还有成就感,复习一张做一张,有备而来,正确率是高的。
练是为了战,随着试卷越做越多,刷的题目也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情绪变得浮躁起来,许多基础的简单的知识反而出错更多了。比如最基本的生字,每课必讲必默写的,现在出错反倒越来越频繁。
有时候真的很泄气,也很焦虑,这是怎么了?
是做题多了,学生浮躁了?还是本身基础就不扎实,没有巩固住?抑或掉以轻心,大量的刷题让他们变得马马虎虎?不管是哪种吧,有问题就解决问题,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住气,不焦虑,不内耗,干就完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要求会写250个汉字,会认字450字。在这些汉字中,有些形近字长得比较相像,在那一课学的时候,记得挺好的,一旦最后复习,放到一起比较,反而分不清谁是谁了。如何区分这些易错字呢?
针对最近出现错误较多的做了一个整理。
1.最容易出错的“喝”“渴”,孩子们常常分不清哪个是喝水的“喝”,哪个又是口渴的“渴”。我查了下资料:
“喝”字的“口”字旁:通常与嘴巴有关的动作或状态有关,比如吃、喝、咬等。因此,“喝”字的“口”字旁提示我们它与嘴巴的动作有关,即把液体吞咽到肚子里去的动作.
“渴”字的“氵”(三点水)旁:通常与水有关的字或状态有关,比如河、湖、海等。因此,“渴”字的“氵”旁提示我们它与水有关的状态,即因缺水而想喝水的感觉.
这一大串文字下来,大人好理解,孩子们不好记忆呀。小孩儿喜欢的还是直接明了的。我就想着,喝水要用口吧,所以带口字旁的就是“喝”。有水就不渴了,所以带三点水的就是“渴”。或者只要记住“喝水要用口,有水才不渴”。怕混淆就只记前半句,后半句不用刻意去记也知道是“渴kě”。
2.“带”和“戴”
这两个词虽然字形相差很远,但是在组词中还是容易出错。比如:小明穿好衣服,戴上红领巾,背起书包去上学。在这个句子中,很多孩子就容易把“戴红领巾”写成“带红领巾”。要想区分这两个汉字,就需要从汉字的意义上来讲。
带:主要指围绕、扣住物品,例如腰带、头带、领带等。它还可以表示携带、牵引、附着等动作,如“带钱”、“带书”、“带伞”。
戴:则将物品扣在或戴在身体某部位,例如戴帽子、戴眼镜、戴手镯。它主要用于描述将某物放置在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
在用途范围方面,“带”使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各种物品,如工具、枪支、行李、食物等。“戴”更偏向于服饰或装饰品类的物品,如帽子、眼镜、项链、戒指等。
这样看来,区分这两个汉字要记住“穿戴要用戴,戴帽子、戴项链、戴红领巾。”“携带要用带,带书包、带雨伞、带兵打仗。”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如果出错较多,就在班里集中讲解,理解记忆也好,用顺口溜也好。
如果只是个别孩子出错,那就单独讲解,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不管用什么办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学会就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的最好阐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