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寒假我想和同学一起去滑雪可以吗?”孩子兴致勃勃的征询妈妈的意见。
“滑雪?寒假作业做完了吗?英语单词背了吗?数学题刷了吗?”妈妈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
孩子低下了头,默默的走开了。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寒假还没开始,很多家长们已经开始焦虑了,今天就来和各位孩子爸,孩子妈聊聊孩子寒假的那些事。
在家会不会只顾着玩?作业能不能按时完成?别人家的孩子是不是已经在偷偷“卷”了?
我觉得每次长假一到,这些问题肯定是每个父母都会考虑到的。
所以,有些父母把孩子塞进各种补习班,也有些干脆把孩子“关”在家里,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事实上,让孩子一直呆在家里,不仅不会让他们“赢”,反而可能毁掉孩子们的成长机会。
1. 孩子需要走出去,而不是被“关”在家里
你发现没,孩子在家待久了,整个人都会变得蔫蔫的?他们可能会沉迷手机、电视,或者干脆发呆。
因为,孩子的能量需要释放,他们的好奇心需要被满足。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孩子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与外界互动来实现的。
如果孩子长期被困在家里,他们的视野会变得狭窄,甚至可能变得孤僻。
邻居家的孩子去年寒假,就一直被关在家里,因为他妈妈觉得外面太冷,怕孩子感冒。
结果,寒假结束后,孩子变得不爱说话,唯唯诺诺,甚至不愿意去上学。
后来,心理医生建议邻居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孩子才慢慢恢复了活力。
2.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而不是家里的四面墙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在家学习就是“用功”,出去玩就是“浪费时间”。
其实不然,生活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
孩子需要在生活中学会独立、学会解决问题,而这些能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比如,让孩子去超市买东西,他能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计算找零。
让孩子参加社区活动,他能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承担责任。
这些看似简单的经历,其实是孩子成长的宝贵财富。
朋友带孩子参加社区义卖活动,孩子从开始的羞涩到逐渐放开,积极推销物品、分享故事。
即使遭遇拒绝也不气馁,最后东西都买完了,收获满满,不但锻炼了孩子的沟通能力,还结交了新朋友。
朋友说,通过义卖活动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了,也明白了父母赚钱的不易。
3. 探索是孩子的天性,而不是被束缚的枷锁
孩子天生就是探险家。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去发现、去尝试。
马斯洛认为,探索是孩子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假如孩子长期被父母控制,他们的创造力会被扼杀,甚至可能变得麻木。
热播剧《小舍得》里的子悠就是一个让人心疼的例子。
田雨岚为了让他“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给他报了无数个培训班,子悠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甚至连踢足球的时间都被剥夺了。
结果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子悠不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心理健康也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他在考试中撕毁试卷,情绪崩溃。
其实,孩子的成长哪里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
到大自然里奔跑,去博物馆里探索,在图书馆里阅读,这些经历远远比坐在家里刷题更有意义。
寒假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但它的意义不在于让孩子“多学一点”,而在于让孩子“多体验一点”。
社交、体验、探索,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养分。
如果让孩子一直呆在家里,他们不仅会失去这些养分,还可能变得孤僻、麻木,甚至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寒假马上就要到了,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多走出去,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咱们一起行动起来,给孩子们一个更有趣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