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曾言:“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需得健全幸福的母亲。”
家庭教育中,“母亲”,无疑是在孩子的生命中占比最多的人。
可以说,孩子生下来,第一个老师,就是母亲。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命运……
母亲的性格,有时,就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好的母亲,可以培养出出色的孩子。
而这三种妈妈,却会对孩子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01.
控制欲强的母亲
张爱玲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控制欲强的母亲,这与她本人的经历也脱不开干系。
很多家庭,母亲之所以控制欲强,其根本原因,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而张爱玲本人,自小,就被母亲认为是一个“笨小孩”。
甚至又一次因为怀疑女儿和老师有了私情,便冲进浴室要检查女儿的身体,势必要将那虚无缥缈的“爱情萌芽”扼杀在摇篮中。
而张爱玲本人在成名后,也毅然决然的带着两根金条见了母亲——或许在她眼中,母亲本就对她没有过多情感上的关怀,而此刻,钱情两清,二人也可就此分道扬镳。
直到母亲去世,她的遗产漂洋过海来到张爱玲身边,她打开箱子,映入眼帘的竟是自己读书时的一张照片,此刻她才意识到,原来母亲实际上一直在乎着自己。
可那时,已经为时尚晚……
有多少母亲,视严厉为关爱,最后反倒伤了孩子的心,而当孩子理解这一切时,却早已无法挽回……
强烈的控制欲,暗藏着的,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和打压。
别让我们那份过于热烈的爱,灼伤孩子稚嫩的心。
02.
脾气暴躁的母亲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李玫瑾老师曾说过:“父母暴躁易怒,容易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为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家庭中,母亲往往承担很多家务等琐碎的工作,长此以往,很容易被这种东西消磨耐性,以至于情绪变得越来越烦躁。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印象中的“中年妇女”总是充满怨气,公众语境中“老太太”也成为了一种贬义词的缘故,而这,并非女性本身的问题。
可不可避免的是,暴躁的母亲,势必会对孩子产生不可抹灭的创伤。
“
明明只是小事,却会大发雷霆。
稍微不顺心,便会发脾气。
不敢多说多做,只怕扰了母亲情绪。
……
”
很多时候,这都是暴躁母亲所带出的孩子,内心经常会生出的想法。
长此以往,孩子愈发怯懦,越来越痛畏手畏脚,自然就变成了“讨好型”人格——无论要做什么,总是考虑很多,尽可能不去冒犯对方,以致矫枉过正,陷入自我内耗。
无底线的讨好别人,面对无理的请求不懂拒绝,成为他人负面情绪的“垃圾桶”,最终甚至会因此产生心理问题……
母亲脾气差,孩子大多怯懦内向,不懂拒绝;
母亲脾气好,孩子大多自信大方,爱自己,更懂爱别人。
03.
经常抱怨的母亲
有一种很迷信的说法:叹气,会把你的福气“叹”走。
事实上,很多所谓的“迷信”,之所以神奇,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它暗藏着很多现实逻辑。
为什么爱抱怨,爱叹气,运气就总会差?因为你在表现出这种情绪的时候,不仅让自己失去信心,更会影响身边的人。
而身为母亲,影响最多的,无疑就是自己身边的孩子。
“
一点小事,就要频繁抱怨。
明明不难,却总是唉声叹气。
感慨不公,却总是不采取行动。
”
这是很多爱抱怨的人的通病,不止母亲。(有几个中年男人喝了二两猫尿后能不开始抱怨生活的?)
可长久的抱怨,势会让身边的人受到影响,渐渐地,孩子也会变得忧郁、消极。
面对母亲的抱怨,孩子当然会感到同情,而过多的感同身受,自然也会让孩子和母亲一并陷入“负面情绪”的深渊。
得不到正向的鼓励,得不到积极的氛围,孩子的成长,自然也就无法健康……
很多时候,幸福的孩子,并非是“得到”的多,而是他们的父母,“抱怨”的少。
母亲的情绪,之所以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根本原因在于孩子早期,对于世界的认知,很多时候,来自父母,而母亲又占据了家庭生活的大多数。
孩子的世界很小,对他们而言,或许我们,便是全世界。
多一点尊重,少一些束缚;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愤怒;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抱怨。
教育,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孩子的一生,终归是决定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切勿因一时的痛快,毁掉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