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吃饭,朋友叫来了另一位妈妈,她家儿子上小学一年级。
孩子上市里一个重点小学,按“内卷程度”排名,全市数一数二。当初,这位妈妈又买学区房又托关系把孩子送进最好学校的最好班,如今叫苦连天,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由于孩子入学前基础不够深厚(1000识字量没有达到,20内的计算没有过关),一进去就稳稳垫底。学校抓得紧,老师催得紧,家长和孩子双双压力很大。
从此,每天放学,夫妻俩双双给孩子补课,可孩子短时间内无法消化知识,家里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已,妈妈报班、请家教,希望借助“一对一”的补习,能够拉孩子一把。
聊天过程中我发现,妈妈说到自家孩子的学习状态时很无奈,但对孩子未来的升学率依然憧憬满满,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高中……她一路开始预设。
我问她:“孩子小学都那么累了,你还想把他送进更卷的初高中吗?”
这位妈妈不置可否,说道:“规划还是要有的,要不然我现在这么折腾,干嘛?”
是啊,在这个内卷愈发严重的教育环境中,有多少家长从孩子踏入小学的门槛起,便迫不及待地为他们铺设了一条看似光鲜实则沉重的“竞赛”之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硬着头皮上。
作为一个初中生家长,想和大家聊聊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小学阶段的卷,是一场毫无意义的竞赛”。
01
小学,”努力”是有结果的
不得不承认,小学阶段“努力卷”是会出成绩的!这也是无数家长不惜花重金,努力卷娃的直接利益驱动。
这跟小学阶段胜出逻辑体系有关——谁的基础知识牢固,谁更容易胜出。
纵观小学六年的知识学习你会发现,真正考验智商的不多,孩子只要努力一点,听话一点,基本能够考个好成绩。
比如语文,孩子识字多,字音、字义、字形会认会写会辨别,古诗词肯背、肯默,一遍不行背两遍,两遍不行就十遍,孩子扎扎实实把功夫花下去了,他的语文基础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比如数学,孩子能够把加减乘除运算得又对又快,能够理解题意,多刷题,数学也能考个优异的成绩。
只要孩子听话肯配合,愿意在同一个知识点上花更多的时间,孩子就很容易在成绩上胜出。
正因此,很多父母就会趋之若鹜,拼命让孩子多记多学,希望以这种模式,让孩子一直在学习上保持优势。
但到了初中,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个模式不顶用了。
02
初中,“高效”才是胜出的关键
孩子升到初中,很快就会发现:科目一下子增多,难度也同步增加。
从小学阶段的“语数英”,到初中阶段的“语数英物化生史地政”,每天的课程、作业把孩子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即便孩子想在某一个科目上额外花点时间精进,根本没时间!
正因此,那些在小学阶段,靠着多花时间学习得高分的孩子,优势不断逝去。
对于这一类孩子来说,他赖以用低效的方式获取高分,当他的成绩上不去,他能想到的只是用更低效的方式,背一遍不行背两遍、背三遍……成绩下滑同时伴随的还有孩子的自信心受挫,这种落差会特别让这类孩子崩溃,产生自我怀疑:我是不是真的不行?
如果孩子不能及时调整,不能找到高效方式,很快,他的学习就真的会赶不上来了。
“高效学习”是初中阶段孩子胜出的逻辑体系,花同样的时间,谁能够吸收更多知识,谁更容易得好成绩。
03
高中,“思想”是制胜关键
中考是第一次筛选,能够进入高中学习的孩子,在学习上对效率要求更高了。
与此同时,高中学科内容更复杂,知识面牵涉更广,考验孩子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考验孩子的智商水平。并且,初中某些科目还有模板可套,到了高中,它考验的则是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那些具有独立思想的孩子,具备创造力,看问题能够一针见血,又有独到见解的孩子,才更容易在人群中被发现发掘。
04
卷对路子,才是有价值的“卷”
当然,这不是说孩子在学习上无需努力,躺平就好。我想说的是,作为家长,我们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家的孩子是属于有天赋的孩子,那么就值得你从小重金培养,让孩子赶超普通学习进度,为科研输送人才。
但这种“卷”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学习数学建模、编程等未来社会需要的技能,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小学阶段的语数外学习。
但如果你家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那么就做好当下的努力,让孩子保持自信心,未来无论做什么事,都永远对自己有信心;激发孩子自驱力,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无论在哪个阶段,当他愿意努力学习了,会自发向上去学习。
小学阶段的“卷”并不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教育也不应该成为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而应该是一个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在教育的赛道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
家长的角色不是推动孩子不断加速,而是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让我们放下对小学阶段“卷”的盲目追求,转而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