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更有出息?现实打脸父母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最近,表姐计划着带孩子回老家走访亲友,孩子却百般不乐意。

这已经不是孩子第一次这么抗拒出去玩了。

想到娃平时也很宅,表姐很愁。她担心孩子内向的性格交不到朋友,将来出社会吃亏。

所以一到周末假期,她就会逼孩子多出去走走,和小朋友聚会玩游戏。

但孩子并不领情,比起出去玩,他更享受宅在家里,经常因为这事跟父母闹脾气。

听完表姐的经历,我忍不住产生疑问:这种“逼孩子出去玩”的做法,真的是为孩子好嘛?

换句话说,相比经常“出去浪”的孩子,“宅在家”的孩子就一定没出息吗?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毁掉孩子最快的方法

就是逼他“外向”

相信很多内向的朋友都听过类似的话:

“什么都好就是太安静了”

“不爱说话,看起来呆呆的”

“要是外向点就好了”……

实际上,让孩子变糟糕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见。

父母潜意识对外向的执念,深深伤害了孩子,也让孩子认为自己很差劲,比不上外向的孩子。

据不完全调查,超过60%的人小时候被贴上过“内向”的标签,并且深受困扰。

有位网友说出自己的经历:

我从小就不喜欢跟各种人打交道,我喜欢安静,特别享受一个人在房间里看小说的时光。

但我妈总觉得我太内敛,容易变成书呆子。

所以每次家里一来客人,她就会把我从房间里喊出来,让我背圆周率,还有那句听到耳朵长茧的“他啊就是太内向了”;

为了让我交朋友,她把我的书偷偷藏起来,让小朋友们来找我玩,可我真的不喜欢叽叽喳喳的环境;

明明学习成绩不差,班主任却总是在我的期末评语写上:太内向了,不合群;

更可怕的是家族聚餐,我妈就会逼我给长辈敬茶,还要说祝福语。

一旦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就被满桌子的人嘲笑“这么内向,以后娶不到老婆咋整?哈哈哈哈哈……”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好差劲,努力成为一个外向的孩子。

《内向不好吗》中说到:

“把外向当成是全社会认同的价值,强迫所有人都必须假装外向,是一种社会暴力。”

内向的孩子,会主动从父母的态度里,接收到错误的信息——

内向是一种缺陷,得改。

很多孩子就是从此开始否定自己,讨厌自己内向的性格,甚至为了不被人排挤,尽量伪装自己,内心却时刻备受内耗的煎熬。

事实上,外向和内向各有优势,两者区别关键在于性格以及获得能量的方式。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外向型的人积极活泼,是因为他们能通过向外社交来补充能量;

而内向的人,需要通过休息或独处,从内心世界获取能量。

内向的孩子,也只能说明他喜欢呆在安静的空间里,善于思考,而非胆小、害羞、不合群等等。

性格内向的孩子

其实是天赐的礼物

李玫瑾教授说:“嘴巴伶俐的孩子,成绩都一般。相反不吭声、话少的孩子学习都很好。”

邻居家女儿盈盈十分文静,不爱说话。

放学了就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下课期间大家都在玩闹,她也只在一旁听着不加入。

课堂上老师提问问题,她也并不积极主动发言,总是在脑子里搜寻并确认答案正确无误,才会给出答案。

长辈们都以为这个不善言辞的反应迟钝,看着不咋聪明,却没想到她是年级里有名的学霸。

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参加过作文比赛、物理比赛,屡次拿奖,初三一声不响直接考上了省内重点高中。

后来听她家里人说,这孩子虽然不爱说话,但做事非常专注和细心,自己认定的事情谁都别想影响她。

靠着这股劲,她在学习上专心致志,生活中也有自己的一套办事准则,未来在职场上也能做出好成绩。

还记得《最强大脑》舞台上11岁的神童孙弈东吗?

在争夺“碎片寻踪”前30强时,孙奕东通过对上万块形状各异的碎片进行观察组合,仅用29秒就找出目标图形的所有碎片,成功击败清北学霸。

后来在专访中,孙奕东的母亲提到,性格内向使然,孙奕东从小在记忆力和专注力上就要优于其他的孩子。

所以日常生活中遇见问题,她都鼓励他去思考解答,从不打击。

你看,内向并不是缺点,而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性格特质,它赋予了孩子丰富细腻的内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是内向型性格,他们个性沉稳,做事更加专注,甚至表现出比大人更敏锐的洞察力。

美国的学者琳达·西尔弗曼经过长达 30 年对社会英才的研究发现:

IQ 越高的人,内向型性格的倾向越明显。成功者当中有将近 70% 的人属于内向者。

很多取得伟大成就的名人:作家、诗人、画家、钢琴家、科学家、企业家等等,都是内向型人格,比如比尔盖茨、爱因斯坦、诺贝尔、村上春树、马云……

这些人,胜在他们没有被内向的标签打倒。也恰恰因为他们专注于自我本身,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无限价值。

身为父母,我们更不应该只盯着内向孩子内敛寡言的一面,而是多观察他的动态和喜好,让他的天赋发挥到最大。

如何保护一个内向孩子的能量?

《按天性培育孩子》中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塑造孩子个性的两大因素,其一是孩子的性情,其二是父母对这些性情的反应。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特定时间表,父母不应该过早地给孩子贴标签。

那么,面对内向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潜力?3个建议值得父母们借鉴:

1、尊重天性,允许孩子做自己

内向孩子的父母一般认为,应该鼓励孩子变得外向。

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就像种下一棵苹果树,却强迫它长出芬芳的玫瑰花,最终什么也长不好。

尊重内向孩子的天性,就是尊重孩子的独特性,而不是试图将他塑造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父母足够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勇气接纳自己,能乐观地拥抱自己的性格。

一个内向的孩子,可能不擅长表达,但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

给孩子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让他在独立思考中变得独立、强大。

2、朋友在质不在量,接受孩子“不合群”

我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聊到,家长咨询问题中经常出现:

孩子不爱交朋友怎么办?经常一起玩的都时固定的那两个。

他表示,有人擅长在小群体社交,有人擅长在大群体里社交。

对大多数内向孩子来说,固定1-2个朋友已经足够了,不需要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不是不会社交,而是在选择朋友上比较谨慎,会先默默观察,再适当选择舒服的关系。

我们要接受他们在社交上的节奏和喜好,给他们时间去建立愉快舒适的友谊关系。

3、多送小红花,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

内向的孩子情感细腻,更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

詹青云小时候性格内向,成绩差,经常被同学和老师嘲笑是“笨小孩”。

进入初中之后,连老师都放弃她,直言没有一所高中会接收她。

但每当她失落地拿着成绩单回家时,父母不仅不会责骂她,还夸她是厚积薄发,成绩马上就会好起来。

在父母的鼓励和温暖下,詹青云振作起来,很快就找到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最终成为哈佛学霸。

心理医师苏珊·沃德教授说:

“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消极的心理暗示,是画地为牢,扰乱孩子的心智,使孩子变得自卑自闭,自暴自弃;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点石成金,给予孩子动力和力量,引导他保持积极心态,越挫越勇。

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在生活细节上给他送小红书花,比如上课发言、摔倒没有哭、主动问路、独自完成任务等等,让孩子找到自己舒适的状态,尊重自己的感受,并能从中找到乐趣。

育儿不是考试,盲目追求“满分”孩子,可能只会毁了孩子一生。

不妨试着放手,接纳孩子的个性,给予他足够的个人空间,去独处、去观察、去思考、去收获,才能在成长中爆发更大的能量。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更有出息?现实打脸父母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