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的感觉在哪里?
一、在阅读你们的记录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如果你的心和那个事物很近的时候,你描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的心有所动的时候,下笔有神,你会写下自己感觉里的那些东西,美好的东西就往外蹦,写出来的东西一定特别动人。所以,一颗纯净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心没有动,你的脑子动了,那你就会找,我写这段事情应该说明点什么。
二、喜欢新老师写的不安、仓惶、徘徊、犹疑,然后是小喜悦、小确幸。这些东西因为真实,所以好看。若你没有经历这一步,直接就写出你的淡定,你的自若,你的那些胸有成竹,就会感觉有点虚,不那么真实。
教师的情绪
三、情绪是有分化的,如果用消极和积极来评价的话,我们通常不太愿意接受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消极情绪恰恰是积极情绪的基础。比如说,你经历了恐惧,你才知道什么叫不恐惧 ;你经历了胆怯,你才知道什么叫勇敢 ;你经历过懦弱,你才知道什么叫坚定。我可以是 A,我也可以是- A,当我这些东西都能够接纳,我才有可能成为那个A ++,而不是一上来就是那个 A ++。
四、不要给自己贴一个负面标签,老是说自己不够好。当觉知到自己这一点的时候,不要那么那么急地去辨析。先不着急,接受自己的一些东西,要有定住的感觉。就是站住了,在站住的这个地方等一等,看看有什么东西涌出来。
五、在书写的时候不要出挑,不出挑就是保持自己情绪的流畅性。不焦虑,不要急着去评价,也不要急着让别人看到你是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其实,你的文字就是你看待这个事物的最好的态度。你的文字摆在那,谁都能看得出你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和儿童的。
“阳明格竹”
六、王阳明曾拜朱熹为师。朱熹就讲格物,王阳明就盯着竹子看,有个人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什么来,最后三天晕倒了。王阳明一直看,看了五天也晕倒了。但是王阳明从那次之后就开始知道,圣人学说也要有自己的见解。他提出,只有在事上磨,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真知,才能有自己真正的思考。
七、写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老想着找结论。好像我一定要走在这个东西的前面。你更不用走到儿童的前边去。所以,你不用着急在描述了之后,马上给出一个思考与结论。儿童给你带来的触动是心灵的,而不是大脑。不要马上跳出去,要体会大部分时间待在心里的感觉,不要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脑子里。试一试那个感觉!
八、观察就是观察。观察要从心底里来,好多老师的思考都是从心底里来的。而不是说,突然一下跳出,开始评价这个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怎样,她为什么会这样,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她的家庭怎么样,要沉住那个感觉。
教师的分布与构成
九、在看教师的笔记时,我心里有一个塔,这个塔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宝塔,每个人在这其中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咱们的老师大致分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很放松,她享受着每一天的生活,能够从里面汲取美好和能量,她不在乎她写的文字是不是一定要好,但是她一定要写她自己的心声。还有一类比较焦虑,很害怕自己落下,然后一定要写得特别好,或者说,一定要让自己不能忘掉一个观点。当然,人人都能放松与流畅,在自己的位置上舒服工作是我最期待的。
十、日本现代教育家佐藤先生提出了一个观点。观察的三种眼界 :
飞鸟之眼 :高瞻远瞩却浮光掠影。飞鸟高翔天空,一目千里,所以在自然界中,视野最为开阔的莫过于它们。它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没有限定。但是由于视角多是俯瞰,虽然开阔,却并不集中,而且因为它们高悬在空中,所有的事物在它们眼中都是渺小而不甚清晰的。
蜻蜓之眼 :视角下移却蜻蜓点水。蜻蜓也善于飞翔,但与飞鸟不同的是,蜻蜓飞翔的高度要低得多,而且它们常常会停下来歇息,因此与飞鸟相比,蜻蜓更加容易亲近,也更接地气。
蚂蚁之眼 :所见有限却精确细致。与飞鸟和蜻蜓相比,蚂蚁显得微不足道,它们个头不大,四肢短小,每天成群结队地在地表或地下爬行、忙碌。蚂蚁虽小,却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看似最不起眼的它们,却是最为亲近泥土,亲近自然的,它们每天都在用身体丈量着土地,用触角嗅着泥土的味道,它们知道哪里有喜欢的食物,知道地下多深处有水源。它们对大地的熟知程度远远高于飞鸟和蜻蜓,它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土地的样貌和性质,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它们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宰。
教师努力的方向
十一、今天我讲了两个很核心的东西,一个就是我们讲的用不同的眼睛来观察儿童。不同的眼睛、不同的方式这是一个线索,另一个线索就是你对儿童的记录的方式。当然,每一个教师应该是三只眼都具备才好。但是,至少,现在有一只眼是作为你的观察方式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