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很有名:生女孩的妈妈活得像个体面人,生男孩的妈妈活得像个喜剧人。
男娃和男队友毕竟是共享脑回路,槽点一样多,吐也吐不完。
有人说,如果用养宠物来类比。闺女就像边牧,而儿子就像哈士奇。
一个聪明乖巧;
一个呆傻不驯。
作为一个同时拥有儿子和闺女的妈妈,我深以为然。
我每天在大声怒吼与低声温柔之间精分翻转,变脸比川剧还要快。
嬉笑怒骂皆有谱
红黄绿白色无穷
与妹妹Coco的早慧相比,Thomas好像更懵懂。
到了三年级,晚上回家还描绘不出午饭吃的啥,只用好吃和难以下咽来总结。
想当年,我的作文每次必是班级范文,写作文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而Thomas汗流浃背写半天,没得几次高分,也没入选过班级优秀作文。
作文中涉及到写各种高科技、太空、生命起源等,那些科普知识他倒是说起来头头是道。
但是对于作文要求的“美与成长”,他把握不了情感升华。
对文学、历史,那些让人感动得落泪的情节,似乎没什么同理心。
他的认知是万事万物一定要合乎情理,符合科学常识。
有共情力者得语文
说到卧冰求鲤和管宁割席。
Thomas说这不合理,人体的热量根本不可能融化冰,而且太浪费时间,为什么不把冰凿开,鲤鱼呼吸到新鲜空气,自然会游过来。
又讲管宁太浪费了,断绝友情,也没必要割席,那时编织席子都是手工,要花费很多人力。
这要是答语文卷,会是满满的红红的❌。
提到情商上,那更不用说了,妥妥的钢铁直男。
周末,我偶尔化个妆,Thomas说:哎呀,你看人的嘴唇是不可能这么红的,一般都是在科幻片里,或者吸血鬼是这么红。
妈妈,我知道你想要把自己变得美一些,你知道人在什么状态下是最美的吗?
就是当意识不到要把自己变得美的时候,是最美的。
我一口老血吐出来了,嘴唇更红了。
老母亲周末化个妆,想换个心情,没想到被怼得灰头土脸的。
这时闺女跑过来,很可爱滴说,妈妈,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妈妈。
所以,男孩的情商和心智是需要慢慢成长的。
靠什么呢?当然是语文。
语文的本质是吃阅读和阅历
同一个人,他20岁的文章写的比10岁好,30岁的文章比20岁更能洞悉人情世故。
文科催人心智真的有用,会让孩子与同龄人竞争的时候,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度。
这个作用在所有科目中,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按照男孩这样的共情力,到了初中没有一定的阅读量,跟别人的分数差距,直接让你没法弥补。
男孩的晚熟,更要先学语文。要提前阅读,有充分的阅读量,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语文作为母语,对孩子的要求很高,要求孩子有鉴赏能力,能分析理解语境。
能够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才是更重要的语文能力,语文的作用就是寥寥数语传递各种复杂微妙的情感,而不是仅用来做产品说明书。
书本结合生活,多经历事,了解人性,换位思考,就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潜台词。
到那时,当娃分析墙外的一株枣树,还有一株枣树,就不会说有两株枣树。而是能够体会到鲁迅先生在当年境遇下的那份孤寂和沉闷的心情。
大量的阅读能够提升人的理解能力,这个能力是可以反哺到理科学习和理科兴趣建立的。
学习是需要兴趣,兴趣的前提是理解。只有阅读量大了,在科普读物中了解到理科知识,才能进一步产生兴趣,深度理解的东西才可能有深度的兴趣。
语文学的好,心智阅历情商会比同龄的要成熟,应试会更顺畅,世事人情会洞明练达,能形成一定的降维打击。
语文早规划,厚积薄发
孩子幼儿园和小学期间,家长的远见或规划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一年级开始,早点引导,把阅读兴趣搞好,形成正反馈良性循环,上了道后就是一路向前。
提前脑子里得有大量知识,历史文学储备,逐步形成内化知识,不然等用的时候再学再看,就晚了。
语文投入产出比相对而言不高,因此只有在小学期间时间比较宽松,才可能舍得大量投入时间。
其实,小学期间,语文是长期积累,不在于狭义地学,需要多阅读,厚积薄发。
知识储备达到广度和深度,到了初中就会从容不迫,靠课内老师进行应试能力培养。
对于语文,不光在上学时影响成绩, 对工作,一辈子其实都有影响,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