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在文章里强调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许多家长都在和孩子一起践行着。
有家长留言说:
“从孩子2岁左右就坚持给孩子讲故事,带他看绘本,现在孩子已经养成了阅读习惯,没事的时候就会找书来看,对手机兴趣不大。
孩子今年6岁了,平时没有刻意教,他自己通过阅读都已经认识不少字了,真的能感受到阅读的好处。”
每当看到这些留言,我都打心底里感到欣慰和开心。真诚地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重视阅读,更多的孩子能够从阅读中受益。
钱理群先生曾在《读书乃教育之本》中说:
“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也是三条: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做到这三条,学生就会一辈子读书,受益无穷。”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积极影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在越来越多的方面显现出来。
阅读是孩子获取课外知识、开阔眼界的重要渠道。
我们日常活动的范围有限,但书本却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
带孩子去往宇宙深处、天空海洋、原始丛林、微观世界,去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了解万事万物运行的原理。
看名人传记、散文,孩子可以和古往今来的名家对话,学习他们闪烁着光辉的智慧和思想。
优秀的绘本、故事也可以代替家长说教,传递健康的价值观,孩子通过阅读懂得自省,明是非、三观正。
一个爱阅读的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强,眼界开阔、情感丰富,他了解得越多,越能够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内心会更强大,抗挫折能力强。
广泛的阅读,会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当孩子对所学的内容已经略知一二,接收新知识时会更为专注、思维活跃、饶有兴趣。
孩子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量,会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容易理解和掌握,常常获得“原来如此”“恍然大悟”的愉悦体验。
一旦这样的正向循环开启,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便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成绩自然会保持较高水平。
0-10岁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家长及早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会让他受益一生。
那么,爱阅读的孩子,应该如何去培养呢?
01
孩子爱不爱读书
看父母对阅读习惯的重视程度
经常会听见家长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只喜欢看电视、打游戏,不喜欢阅读?”
对于这个问题,家长先需要自问,那就是:
你真的有重视过阅读这件事吗?
很多大人把孩子不看书当成是兴趣问题或者是孩子内心缺乏学习的热情,然后得出结论:这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
其实,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前期需要父母的耐心以及投入大量的陪伴时间,不管是早期的阅读启蒙、亲子共读,还是带孩子买书、看书……
孩子不爱阅读,很有可能是父母没有真正地重视过阅读这件事。
比如:
有的家长嫌孩子阅读的书没用,一本绘本翻几页就没了,这个钱不值得花;
有的家长买了书就丢给孩子自己读,少了早期的共读和监督,孩子自然而然地投入手机、电视的怀抱,因为那是更加丰富且新鲜的视听刺激;
有的家长觉得教科书之外的书都是闲书,对学习没有帮助,干脆就不读…….
大人真的有想象中那么重视孩子的阅读么?答案值得深思。
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大概是每个父母都热切期盼的,但同时也是需要花时间和心思去培养的。
如果父母重视看书这件事,孩子也会重视。当你每天看书,那么孩子也认为读书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把阅读的种子埋在他的心里,孩子才会渐渐对阅读有着始终如一的热情。
就算你的重视来得晚了点,也不用着急,阅读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即使孩子现在读高年级,你也有充分的时间去引导孩子阅读。
你对阅读的认同,是打开孩子阅读大门的隐形钥匙。
02
刚开始,父母要陪孩子一起阅读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阅读,而是家长一开始没有引导好,没有陪孩子一起阅读。
事实上,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聆听世界的声音了,有些注重阅读的父母,早在孩子5、6个月就会给他讲故事,孩子哪怕看不懂,也会观察父母的神情、姿态,听父母的声音,逐渐被感染。
孩子1岁前,家长可以给孩子读读书、讲讲故事,或是给孩子看布书,等孩子过了撕纸的敏感期后,就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纸质书籍。
有些家长说孩子不喜欢看书,可能是没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多观察孩子对哪方面内容感兴趣,从兴趣出发来为孩子选书。
孩子2-6岁需要亲子共读,父母最好陪孩子一起读,随着孩子的成长,再慢慢过渡到自主阅读。
家长可以设置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比如每天的饭后、睡前,给孩子阅读绘本、讲讲故事,慢慢形成习惯。
陪孩子读书,不是原封不动地读出内容,家长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尽量贴近现实生活、和日常的场景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加深孩子的理解和记忆。
曾看到一位爸爸给孩子讲“引力”的故事:
爸爸问孩子:“你的鼻涕是往哪里流的?”
孩子回答:“往下面。”
爸爸追问:“你倒过来的话,鼻涕会向上流吗?”
孩子:“不会。”
爸爸这时来总结:“对了,这个一直吸引向下的力,就叫做引力。”
除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例子来帮助孩子理解,表情、肢体语言、分角色阅读、留悬念等小技巧,都会对亲子共读带来很大帮助。
亲子共读做得越好,书对孩子的吸引力就越大,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也会越强。
03
孩子想读书时,保证他们有书可读
人是环境的产物,适宜的环境能促使孩子主动去做与环境相符的事情。
认识一位爱读书的90后年轻人,在他小时候,市面上的童书并不多,父母也鲜少去给他买课外书看,但是他的外公喜欢看书,房间里有个小书橱,堆满了外公珍藏的书籍。
那些书当时他还都看不懂,但是他每次都饶有兴趣地去翻。渐渐地形成了习惯:一去外公家,就钻进他的房间翻书。
时间久了,他对书越来越感兴趣。
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很多时候离不开这种环境的熏陶。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
阅读环境的营造非常重要,其中,最基本的是孩子想读书的时候,就能随手拿起一本书来读。
大人们不妨多买一些书放在家里。客厅或孩子的房间,可以设置小书架,不管大小,都能营造出阅读的氛围,这是属于孩子的阅读角,当他想要读书时,就能随意地去读。
孩子的床边也可以放置阅读灯,方便父母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总之要让家里有书且书本触手可及,这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这些地方不仅能提供舒适的读书环境,还能调动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人们穿梭于书架摊位之间,挑选着心仪的书籍,孩子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在这种飘着书香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受到熏陶。
带孩子出门玩,书店也应该被列为最常去的目的地之一。
04
摒弃阅读功利心,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有些父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时功利心太强。
想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一股脑给孩子买专门提升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能力的书;
有时候孩子想看的书,不允许他看,孩子没有选择的自由;
想检验孩子阅读效果,就给孩子每周、每月、每年都定下目标,甚至规定孩子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
无一例外,这些硬性规定或是强迫式行为都只会增加孩子对阅读的厌烦、逐渐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
《朗读手册》中有一段话:
“我们必须保证孩子的早期阅读经历一点都不痛苦,只有这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们才会愉快地回到阅读之中。
但如果这段经历反反复复充满痛苦,那么我们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学校阅读者,而不是终身阅读者。”
太功利,只会把阅读变成孩子的负担。
让孩子爱上阅读,重要的只是孩子阅读的过程,是他在阅读时享受这个状态。
很简单,他只须读,就行了。
父母要做的不是监督、各种提醒和限制,而是为孩子挑好书、为他提供丰富的书本资源,他想看的时候有书可看,不想看的时候不会被强迫,对于看什么书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
做好了这些,剩下的只需顺其自然,静待花开。
阅读是一生的功课,它在短期内很难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语言表达、学习能力、专注力、 拓宽眼界和格局等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一点都急不来。
但是,只要孩子读得书多,终有一天,阅读中汲取的知识和思想会反过来滋养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在这之前,我们应该教孩子去享受阅读,帮助他在书中找到阅读的乐趣。
早期的儿童阅读,一定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让兴趣驱动孩子去主动读书。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只要父母足够重视又足够耐心,培养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真的一点都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