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儿子躺平在家,不出门不上学:我用心理学“反向呈现”技术,2个月把他拉出来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01

儿子今年15岁,上初三,之前在家躺平了1个多月。

这期间,儿子没有任何社交,每天只是躲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饿了就吃,吃了就睡。

好的时候,他也会跟家里人亲近,甚至会开玩笑,像正常的孩子一样。

但是,只要我一提到上学的事儿,他立马就变了,脾气一下子就爆发出来,又是发火,又是摔东西,还捂着耳朵,根本不听我们说话。

那段时间,我根本没心思做别的事,整天以泪洗面,我实在接受不了他不上学这件事。

要知道,一直以来,儿子都很优秀,我们对他的要求和期望也很高。

从小学起,为了能专心辅导儿子学习,我几乎把盯着儿子写作业、督促他学习,当成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所幸,儿子也很争气,小学六年,他的成绩一直不错,也很稳定。

每次看他拿回来的成绩单,我就觉得自己为他付出的那些时间、精力,都值了。

升入初中以后,全年级一共1700多人,儿子的成绩基本能稳定在150多名。

所以,我多次鼓励儿子,希望他能再加把劲,努努力,冲进年级前100 名,这样考上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就稳妥多了。

但没想到,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儿子一下子考到了历史最低谷——年级400多名。

班主任一脸可惜地跟我们说:“孩子原本可以上省重点,但看现在这个成绩,希望有点渺茫了。”

这些话激活了我内心的恐惧,让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回到家,我们和儿子进行了一次郑重的对话。

面对我们焦急的追问,儿子歇斯底里地冲我们喊:“你们在意的就只是我的学习成绩,能不能不要再管我了!”

他爸一听这话,气得不行,没忍住动手打了他。

儿子 哭着跑回自己房间,“咚” 的一声,狠狠把门关上了。

接下来的那段时间,儿子跟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他平时早出晚归,周末跟同学一起出去玩到很晚才回来。

我们要是问他学习的事儿,他要么就敷衍几句,爱搭不理的;要么就暴跳如雷,冲我们发脾气。

中间还因为手机的事儿,我和儿子闹了两次大矛盾。

后来,他偷偷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手机,被我发现后,我一气之下给他摔了。

从那之后,我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他开始频繁地与我和他爸爸发生争吵、冲突,家里的气氛也越来越压抑。

看着儿子日渐消沉,我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无助,急在心里,却束手无策。

到了初三,更是经常因为头疼肚子疼请假,不去学校,说自己到了学校就喘不过来气。

初三第一次月考,儿子成绩更是滑落到了600名以后。从此,他就再也不愿去上学了。

不管我怎么说,跟他讲多少大道理,甚至哭着求他,儿子就是油盐不进,死活不肯回学校。

无奈,我只好给他请了长假。

02

那段日子,从来都没有如此漫长过,不管做什么,我都是心不在焉。

夜里睡不着觉,我内心的恐惧越来越深:如果不去上学,儿子的人生可能真的就完了!

为了给儿子做思想工作,我请亲戚家的哥哥姐姐到家里和他谈心,又去请儿子以前特别信任的班主任来开导,甚至说服他去看心理医生……

可儿子根本不配合。

我也是被逼急了,狠下心跟儿子撂下狠话:“你要是不上学,就出去打工,自己养活自己!”

没想到,儿子大半夜的竟然真的离家出走了。

我们一家人都急疯了,深更半夜到处找,才在外面找到正在徘徊的他。

折腾来折腾去,一点用都没有。

因为我做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让儿子重新回到学校,回到正常生活的轨道上。

这一点,我清楚,儿子也很清楚。

在各种尝试惨淡收场之后,我彻底冷静下来了,并开始认认真真学习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反向呈现”这个心理学技术,才明白,解决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在儿子身上,而在我们父母自己身上!

所谓“反向呈现”,就是父母与其去思考怎么能把孩子赶紧拉出来,不如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尽快回到正轨,让自己更有力量去影响、带领孩子。

儿子在家躺平后,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得赶紧想办法把孩子拉出来,改变他,我实在接受不了他那副躺平、颓废的模样。

可我却从想过,我自己要做出什么改变。

一直以来,我不自知地坚守着培养一个“学霸”孩子的执念,总觉得只有学习好,将来才有出路,所以给了儿子过高的期待和压力。

在儿子考试失利时,我压根没去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只是盯着他的成绩看,还天天把自己搞得焦虑不堪,变成了可怜虫、讨好者和恐惧者。

陪着他一起去淹没,一起去无助,一起在这个泥潭当中不断地去挣扎,然后用焦虑驱动焦虑,没有了回头之日。

沉浸在焦虑情绪里的我,没有一点能量和智慧,也没能看到,儿子也在经历和我一样的煎熬!

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向上发展。

只是那个时候的儿子,处于严重的低能量状态,他是没有能量走出家门的,我这样的推拉,只能把他越来越推上一条逼仄的路。

只是那时,儿子处于严重的低能状态,根本没有能量走出家门。我这么折腾,实际上是把他往一条越来越窄、越来越难走的路上逼。

其实,儿子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减少对他的关注和期待,给他时间,让他自己去调整。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决定,不再一门心思琢磨怎么把儿子从躺平的状态里拽出来。

我现在考虑的是,得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专注于自我成长。

因为,只有自己先有精气神、有能量了,才能用生命散发的能量去带动孩子、影响儿子。

我必须有 “双核” 思维:既能接受儿子上学,考好的学校,也能接受他是个 “废柴”,尊重他的能力,接受他的命运。

具体做法如下。

03

1、放下焦虑和条件,真正从心底接纳儿子这个人,不管他优秀或者失败,我都爱他,给儿子持续不停的爱和等待。

现在回过头想想,儿子以前冲我喊 “你们在意的只是我的学习成绩,根本不是我”。

确实如此。

自从儿子上了初中,我好像眼里就只剩下他考了多少分、排第几名,心心念念的都是他能不能考上重点高中,却从来没关心过儿子的感受,也看不见他的痛苦。

我对儿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只肯接受优秀的他。所以那时,我根本看不见他的痛苦,只看到了错误。

现在想来,我的确希望儿子优秀,希望他出众,但是更希望他健康!

我问自己:如果二者必须选择的话,我要怎么选?

我宁愿他仅仅健康。

想到这些,我的内心突然如释重负。那一天,我久违地睡了一个安稳觉。

我拉着儿子的手,真诚地对他说:

儿子,之前妈妈确实是太在意你的成绩,而很少关心你的感受,也没好好去理解你,对不起。但你要知道,妈妈是爱你的。

今后不论你是优秀还是失败,你都是我的儿子,妈妈对你的爱不会变,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的。

儿子没说话,但我知道他听进去了。

2、不再过度关注儿子,过好自己的生活,妈妈有了能量,才能传递给儿子。

教育是能量的传递,家长有能量,孩子内心才会充满能量,他才会有随时随地快乐起来的能力。

我决定不再愁眉苦脸,而是收拾好自己,做一位自信昂扬的妈妈。

为了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我和老公决定自驾出游,也带儿子散散心。

可就在临出发的前一天,儿子突然告诉我们:他不想出去玩了,想自己在家待着。

他不去,那我们自己去!

这是孩子十四年的人生中第一次独自在家。

这将近十天的时间,他的吃饭,洗衣服等基本生活都要自己一个人来应对和照料。

我买了一些食材放在家里,给他留了钱,让他自己照顾好自己,我们就出发了。

旅行中,我偶尔会发一些旅途中的风景,或者当地的小吃的图片给儿子。

最开始,他有时候不回复,有时候简单回复或者发个表情包过来。

但第五天就开始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家。

第九天下午,我们本来要返程了,告诉儿子我们要回家。

儿子差不多每隔一个多小时就打个电话来,问我们到哪儿了。

谁知道高速修路又堵车,没办法,我们只好在外面住了一夜,第二天再回家。

电话里,儿子的语气明显透着失望。

第二天中午,儿子下楼来接我们,一路上开启了抱怨模式。

抱怨我们昨天说回来,结果又变卦了。

我连忙解释说:“我们也想早点到家,抱歉让你白等了。”

儿子白了我一眼,嘴硬地说:“我才没等你们呢!”

回到家,家里的卫生没有我想象中的脏乱,儿子这几天一个人在家应对得还真不错。我赶紧收拾好行李,准备晚饭。

儿子在我边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分享这几天在家吃了什么,去了哪里,玩的游戏,晚上一个人在家的感受……

我们也分享在旅途中遇到的各种好玩的事,吃过的好吃的,一起看拍的照片,爸爸还拿出给儿子买的礼物,一家人有说有笑。

这次外出,让我看到了孩子独自生活的能力。

他一个人也可以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能处理一些突发的状况(比如停电),可以享受自由和独立,也可以承受寂寞。

在短暂“分离”期间,我们跟孩子都更好地平复了自己的情绪、整理好了思绪,重新回到家中相处时,亲子状态也变得更加积极、正向。

3、做好“课题分离”,先关注好孩子这个“人”,好的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这次旅行,让我和老公则体会到:没有儿子一起的出行,我们也可以玩的很开心,也可以享受旅途中的美丽风景。

我们是我们,儿子是儿子,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时时刻刻捆绑在一起的。

这一次,儿子体会到了来自父母的尊重、允许和信任,而我们则看到了儿子的舒展、成长和力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再一起出门的时候,儿子会很自然的挎上我的胳膊;看电视的时候,他毛茸茸的脑袋会自然而然地靠到我肩头。

我感觉小时候那个小暖男,又不知不觉地回来了。

我的情绪也是稳定、冷静、理智的,内心是安宁、平和的。

当我的情绪越来越稳定,对孩子的态度越来越柔和,就能够去看见孩子更多的闪光点,给予孩子更多的认可与肯定,而不是批评与否定。

儿子的状态也越来越好,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有了质的飞跃。

又过了一个月。一天,我们和儿子晚上去散步,走着走着,儿子突然说:“咱们一起去我学校那里转转吧?”

我欣然同意,带着儿子去了学校。

当时当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学校大门紧闭,没开门,我们沿着校门口慢慢走着。

看着夜幕下昔日熟悉的校园,儿子突然开口说:“妈,等下周一,你跟老师说一声,我想回学校试试。”

其实,走过这段路,我和老公已经放下了对儿子学业的执念,也接受了他暂时不回学校的可能。

面对孩子提出复学的想法,我确实很开心,但更多的是一种平和心态。

因为真正让我高兴、欣慰的,是看着儿子一天天变得开朗,心里的能量越来越足,开始愿意去做更多的尝试了。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儿子躺平在家,不出门不上学:我用心理学“反向呈现”技术,2个月把他拉出来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