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问我说:
“我家孩子今年16岁,辍学了,整天窝在家里打游戏。
床不下门不出,饿了就点外卖。
说不听,打不过,急了他还会骂人、砸东西。
我不懂我到底怎么他了,要承受这种折磨,真的没办法了……”
面对青春期严重叛逆的孩子,家长有心无力。
但从我做青少年咨询的情况来看——
没有无缘无故摆烂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曾给过父母机会。
青春期发展的4个阶段,都是在给父母释放信号。
家长看不见,关系恶化,孩子严重叛逆,自我放弃。
家长看见了,做出改变,孩子叛逆成功,健康成长。
10-12岁-叛逆初现萌芽
有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在9-10岁,就进入青春期。
叛逆,初现萌芽。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顶嘴,不听话,与父母反着来。
看到一个网友吐槽。
10周岁的女儿,突然一下,变得越来越让人讨厌。
学习上偷懒,老师布置的作业,拖拖拉拉,故意不完成。
在家里,每说一句话,她都要顶嘴。
让她早点睡,装聋,不动,让她喝牛奶,就是不做。
这些表现,太正常了。
青春期早期的孩子,正处于依赖与独立挣扎的阶段。
上高年级的他们,开始有了独立意识,不想让父母帮忙做决定。
但真正遇到事情,他们的行为表现又像个孩子。
所以你会看到,上一秒孩子还嘻嘻哈哈,下一秒就臭着一张脸。
如果父母被孩子的情绪带跑,失控爆发,就已经输了。
父母一定要沉住气,面对孩子的挑衅,态度要温和平静。
我们情绪不失控,才能托住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失控。
也要适当给孩子放权,一些小事交给他们自己去决定。
父母,要去适应孩子成长的节奏。
13-14岁-叛逆达到高峰
医学界认为,14岁是孩子叛逆心理形成的高峰期。
也是孩子成长的“危险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一枚炸弹,一不小心就把他点炸了。
显著表现是:
与父母对抗激烈,暴躁易怒,动辄摔门、离家出走。
沉迷手机,游戏成瘾,厌学休学,亲情淡漠,更看重同伴关系。
对抗的背后,并非孩子所愿。
而是生理、心理、学业压力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结果。
身体上,发育基本成熟,体内的睾丸激素让他们感到焦虑,爱争论。
心理上,孩子自认为是“成年人”,自我意识爆棚,迫切想摆脱控制。
学业上,迎来了初二这个分水岭,学业难度增加,升学压力近在眼前。
此时的孩子,也进入了社会身份认同阶段。
对他们来说,同龄人的认可尤为重要,社交压力也成了压在身上的一座山。
他们无法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时,就会通过顶撞、反驳的方式来发泄。
孩子适应的过程中,冲突不可避免。
面对孩子的情绪过激,父母一定不要和孩子正面争吵。
平静地陪伴,胜过一切争辩和唠叨。
孩子发飙时,可以暂时回避,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再进行沟通。
对孩子,做到“不求不助”,同时“有求必应”。
当孩子的坏脾气和不安被接纳,他们叛逆的情绪才有缓和的出口。
15-16岁-追求冒险和刺激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冒险的热情空前高涨。
一方面,孩子大脑中的奖励受体在迅速发育,多巴胺分泌旺盛。
另一方面,在同伴相处中,孩子会通过冒险行为引起他人的关注。
两方面因素叠加,导致孩子寻求刺激的欲望强烈。
典型的表现就是:越是被禁止的事情,他们越想去尝试。
比如抽烟、喝酒、打架、早恋等。
我有个来访者,高一的男孩,在学校结交了一群狐朋狗友。
不到一个学期,染发、抽烟、喝酒,还经常逃课去网吧。
有一次,听说朋友在校外与人起冲突。
他想都没想,就参与到群架中,混乱中拿刀刺伤了一个男孩。
最终被学校勒令停学,让家长带回家教育,改正之后再返校。
父母管不了,找到了我。
我问他当时不怕么,他轻描淡写说道:我没有想那么多。
这就是青春期孩子,寻求刺激,无视风险。
这个阶段,父母就不能放任孩子,而是要守住教育的底线。
触碰底线的事情,一定要及时制止。
等到酿成大错再去教育,冲突会更剧烈,还会导致关系破裂。
危害孩子身体健康的行为,则找机会和孩子郑重沟通。
可以给孩子聊一下,自己在青春期的时候的一些经历和叛逆的行为。
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再顺势引导,比单纯责骂、说教效果更好。
青春期的孩子不只有叛逆,他们也期待父母的帮助。
17-18岁-叛逆逐渐消退
到这个阶段,孩子性格逐渐变得沉稳,开始走向成人。
孩子对外冲突减少,转而向内攻击自己。
有数据显示:高中孩子的重度抑郁高达10.9%-12.5%。
学业压力、父母的高期待,都是压垮他们的稻草。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不多,有且只有父母温暖的陪伴和支持。
有研究说:
“能够从家庭获得陪伴、解决问题、情感支持的青少年,在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比较少陷入抑郁。”
在青春期后期,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支持系统,做孩子的安全岛。
无论在外界发生什么,他们回到家,都能感觉安全,可信任,能依靠。
做到了这一点,亲子关系在逆反中会更亲密。
一个孩子走到自我放弃,摆烂躺平的阶段。
往往是因为在前面的四个阶段,父母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青春期,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但孩子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向。
父母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予尊重和理解,亲子关系走向和谐。
父母采取错误的方式,动辄打骂、控制,亲子关系走向疏离。
如何给青春期孩子最恰当的教育?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给过一段建议:
“我们既不建议父母纵容孩子,也不建议父母严惩孩子。
我们建议父母学习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
这样孩子们就既不会没人管变成‘野孩子’,也不会感到家里压抑、令人窒息。”
孩子的青春期,需要父母在场,更需要父母不断学习,引导孩子成长。
点个“赞”,我们一起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