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小女儿写了一会作业,跑过来跟我说,她不想上学了,因为真的太累了。
我说你们确实挺累的,我都觉得我的学生们挺累的,然后呢?
她先说感觉自己有点发烧,有点难受,我摸了一下额头确定没有发烧,告诉她没问题。
她又说自己在学校的时候也有点难受,而且班里也有同学请假。
我说,班里请假的同学应该是生病了,然后呢?
她说,现在(主课)老师总是占课,两节音乐课都被英语老师占了,这事太讨厌了。
我说,临近期末,老师们确实会占课比较多,然后呢?
她说她也不想上合唱社团,她不是不喜欢合唱的曲子,而是不喜欢其中一个老师的态度。
我说,我知道你不太喜欢那个严厉的老师,然后呢?
她说,只要我在的地方都不好,我在的三班不好,我社团在的二声部不好,人家坐着,我们都要站着。只要有我的地方就倒霉,我是不是个坏孩子?
说完有点情绪崩溃,趴在我大腿上快要哭出来了。
我抱住她拍了拍背,然后反问她,你觉得是这样吗?因为这三件事就能说明你是一个坏孩子?
她想了想说,好像这也不能这样说,我还有很多做的特别好的地方呢,然后讲了一大堆自己牛逼的地方,说完就不哭了。
她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又说,那个谁谁都不会收语文作业,我们小组的副组长我也没有想好让谁当,细数了三个孩子的优缺点,得出的结论是他们都不适合做她的副组长,还有班上的纪律除了她,别人都管不了。
她说如果我请假了,语文作业没人收,我们小组没人管,我们班的纪律也会乱套。
我又嗯了一声问,然后呢?
她一脸为难地说,哎,我要是不去学校肯定不行,可是我也真的好累啊。
我抱住她,拍了拍她的背说,看起来你在你们班里真的很重要呢,继续问,然后呢?
她一边摇晃我一边有点生气地说,你不能别光说然后呢,能不能给点回应啊?!
我说当然可以呀,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吗?
她说,那你辞职陪我。
我说,我辞职了更没办法陪你了啊,我在学校上班还能每天早晚陪着你,我回家了更见不到你了呀。
她一听觉得是这么回事,被她自己的想法逗笑了。
如果她说,妈妈你明天帮我请一天假吧,我真的好累,我想在家休息一下,我一定会答应她的,但是最终她也没跟我说这句话,肯定内心还是有她自己的考虑。
我没有主动帮她做这个决定。
她跟爸爸玩了一会游戏,就跑过来问我,能不能在餐桌上写作业。我说当然可以呀,咱俩做同桌,我画画,写作业。
就这样我俩互相陪伴着,她完成了作业,我完成了自己的画。
包包的颜色是她帮我涂的,蓝色的渐变色是她指导我涂的。
如果换做以前,听到她说不想上学,我一定会第一时间给出一大堆的建议,或者给她讲道理。
(刚刚她看了我的文章,我问她,如果我一上来就给建议她会怎么反应,她说会否定掉我所有的建议,并且她的情绪还会变得越来越烦躁)
在孩子没有提出明确的请求之前,不主动给任何的建议或者帮助,这是在严守跟孩子之间的边界,不越界。
同时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对她的表达给予回应,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的同时,用“然后呢”这种提问的方式,帮助她把负面情绪都表达出来,这是对她的看见。
而讲道理或者直接给建议的方式,一定会直接关闭孩子的表达,让他们不愿意继续跟你沟通,那么作为家长就失去了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机会。
因为这时候孩子是感觉不到被你理解和看见的,同时还会觉得自己被侵犯了边界,所以就更不愿意搭理你了。
我特别喜欢李雪说的,所谓的爱就是“无我”,把我的意志我的想法放一边,如实的去关注孩子的状态,尊重孩子的决定。
当你面对孩子提出来的问题,不会着急的立刻给建议或者讲一大堆道理,不把自己内心的恐惧焦虑,担心投射给他们,真正的爱就已经悄悄的在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