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一直不错,家长觉得没问题,但为什么到了高中突然跟不上了?是课程难度大了?是孩子不用心了?其实根源可能早在小学、初中就埋下了。
如果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出以下3个特征,家长一定要警惕,这些问题不解决,高中成绩很可能一落千丈。别等滑坡才开始行动,现在就是最佳的干预时机!
01
无明显的兴趣
朋友问我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永远是“兴趣”。
兴趣有两类,一种是孩子听到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就两眼放光,这是天然的好奇心;另一种是孩子写完一篇作文得到了表扬,成就感让他越来越喜欢写作。
如果没有内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学习靠外部推动是无法长久的,不可能全靠“坚持”。所以一些表面的问题,比如专注力不足、拖延、自我管理差、听课效率低等,背后都是兴趣不足。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表现出对具体学科的兴趣,也没有对学习这件事情表示兴趣,哪怕现在成绩还过得去,父母也要引起注意。
可以试试两件事:
1. 引导孩子探索学科背后的故事或实际应用,激发天然好奇心,比如,和孩子一起用醋和小苏打制作“火山喷发”的模型,亲眼观察化学反应的奇妙。
2. 为孩子设计阶段性的小目标,让他们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从而逐渐喜欢上学习。例如,制定一个“连续7天每天背会5个单词”的挑战,每完成一天就在打卡表上标注星星,完成后给予小奖励。
02
无明确的问题
很多人以为,学习好的孩子是早早理解知识、从不提问的。而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问题连连。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恰恰相反,成绩优秀的孩子最会提问,问题也可能会更多。
我曾在一所优质学校上示范课,课后两位学生留了下来,向我提问关于课堂知识的延伸。他们的问题不仅跳脱于课本表面,更带有自己的思考。果然,一问老师,这两位学生一个是班级第一名,另一个是第三名。
老师最怕的是不知道一个孩子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如果孩子自己也意识不到“听没听懂”、“学没学会”、“有无问题”,学习效果只能依赖运气;而发现问题并主动提问,才是掌握知识的关键。
如果你的孩子在学习中缺少问题意识,家长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 学会提问训练: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中的难点,鼓励他们用“为什么”、“如果这样会怎样”等问题形式来挑战已有的知识点。
2. 问题记录本:为孩子准备一本“问题记录本”,每天让孩子写下课堂上或作业中遇到的疑问,并定期与老师或父母讨论这些问题。
3. 延伸学习:针对孩子表现出兴趣的科目,鼓励他们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超出课本的延伸性问题。比如,学了植物光合作用,可以问:紫色叶子的植物,有没有光合作用?
培养提问的能力,不仅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也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03
无有效反思
没有孩子一出生就是完美的学习者,他们的起点都差不多。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越学越会“学”,而有的孩子却原地踏步,甚至逐渐落后?
这中间的差异,很大程度来自于“反思”。
反思能力强的孩子,会充分地从错误中学习。对他们而言,错了一次,他们就会琢磨,这个是怎么回事,我为什么错了,下次要注意啥等等。慢慢就越来越擅长学习这件事。
然而,很多孩子要么满足于任务式学习,只求完成;要么对自己的错误点缺乏敏感度,没有意识到这些恰恰是学习的重要契机。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一错再错”或低效学习模式难以改善的现象。
如果孩子有这些表现,父母可以试试:
1. 错误整理本:帮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不仅记录错题,还要详细写下错误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思路,定期回顾总结,让错误变成知识的踏板。
2. 引导深度思考: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和他们一起讨论:“今天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感觉有难度?”、“有没有特别自豪的收获?”引导他们主动回顾和总结学习内容。
3. 设定反思时间: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比如周末晚上,让孩子对本周的学习进行全面反思,分析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并制定下周的改进计划。
4. 模拟教师角色:让孩子假扮“老师”,向家长讲解他学到的内容和解决错误的方法。在讲解的过程中,他会对知识点和错误有更深刻的理解。
反思是让孩子从“机械完成任务”到“主动学习”的关键能力。帮助孩子学会反思,不仅能提升学习效果,更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和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