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话题:那些没有爸爸陪伴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下面留言的网友,有的是因为爸爸工作忙而缺少陪伴,有的是因为爸爸很少参与孩子教育而缺少陪伴,有的则是因为父母离婚或爸爸过早地去世……
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缺少了一种有力的引导,像是黑夜中独自摸索航行的一叶扁舟,只是这天,永远都不会亮。
在他们的记忆里,所有的成长都是由妈妈独挑大梁带着他们完成的。
@穿梭车:端午节看龙灯,其他小朋友有的会被爸爸驼在肩膀上,我却挤在人群里使劲踮起脚尖还是什么都看不到,急得大哭。
@名下守财奴:我爸是军人,有次难得回来去小学接我却没接到,才发现我已经上初中了……
@夏末完成:会和爸爸很陌生。
他们虽然也慢慢长成了一个有能力立足于社会的普通人,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永远无法与父母、甚至与自己和解。
他们深深地记得缺失父爱的那些时刻,并被那些瞬间左右着日后每件小事的选择和判断:
- 当遇到竞争,他们回忆起小时候看龙灯时因为没有被爸爸举起,而“只闻其声,不见龙灯”的场景,于是接受了退而求其次;
- 当被他人忽略,他们因为连亲生父亲都不知道自己是在上小学还是上初中,而轻易选择了原谅他人,从此更加不被重视;
- 他们因为与父亲亲子关系的疏离,而习惯了陌生,不懂得该怎么经营一段成熟、深刻的感情……
在咱们国家,接送孩子补习最多的是妈妈,学习各种育儿知识最积极的多是妈妈,陪伴孩子时间最久的是妈妈,批评孩子错误给孩子讲道理最常见的也是妈妈。
爸爸在育儿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存在感很多时候都没有妈妈高,而这种现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和危险的。
男孩子希望跟爸爸学习如何更勇敢,如何承担责任。女孩子更多的是希望得到爸爸的保护,爸爸对她的态度,往往影响了她以后是要“嫁给爸爸这样的人”还是“一定不能嫁给爸爸这样的人”。
这个时期爸爸的回应和帮助,会让孩子充满安全感。可以说,孩子对爸爸的需要,以及爸爸对孩子的影响,丝毫不比母亲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