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想要孩子变好的妈妈。
我的孩子哪里不好?
大女儿在10℃的气温,还在穿短袖T恤,房间里也总是乱乱的,学习也是中下。小儿子总是喜欢开玩笑说要打死我,每天只会向我要零食。
我想要他们都变好。
1
失去完美主义心态
不要求孩子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接受孩子会犯错、会有不整洁或不按常理出牌的时候,要让孩子在宽松包容的氛围里发展创造力和应变能力。
我小时候的房间也是乱乱的,那会流行铺地毯,地毯上都是零食碎片,玩具零件,直到中学了,我经历过一次搬家,那会丢了很多东西,然后我才有意识地去整理自己的房间。
也有研究说,房间杂乱是因为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了诸如创造力、思考的地方,对“乱”关注得少,如果他们把注意力用在保持房间整洁的话,自然用在其他地方就会变少。
所以,要求孩子每天把房间弄得规规整整一尘不染,与其说是为了他的生活习惯,不如说是为了破坏他的专注。
但如果房间的杂乱会引起一些不好的结果,比如损害健康、安全隐患,就需要提醒孩子收拾收拾。注意,我用的是“提醒”,不是“帮”。
2
失去急功近利的想法
放下对孩子快速取得成绩、立刻获得荣誉的急切渴望,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慢慢成长,无论是学业进步还是品德养成,耐心等待孩子在长期的积累中自然蜕变。
我这里有个很典型的故事:
晓妍的孩子小宇,从小就比其他孩子会画画,应该是有些绘画天赋,晓妍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方面出人头地。
在她关注这方面信息的时候,了解到自己身边有孩子在艺术领域获得过荣誉,便急于让小宇成名。从小学起,就给小宇报诸多绘画班,课余与周末皆被填满,还强令其参加各种绘画比赛。
有一次校内赛,听说小宇获得的奖项不高,晓妍因此生气,责骂了小宇,也不接受小宇的解释。从那以后,小宇都不画画了。
3
失去盲目攀比的习惯
不与其他孩子的特长、成就进行攀比,避免让孩子陷入为了满足妈妈虚荣心而过度竞争的漩涡,专注于孩子自身的兴趣培养和内在品质的挖掘。
“你看,谁谁谁会背那么多古诗,谁谁谁讲故事那么顺,谁谁谁认识那么多字,你也可以的!”
但孩子就是不想呀,所以妈妈发火,孩子躲,你追我赶,最后孩子哭着说:“我背”。然后干巴巴背了好几遍,你又怪孩子没有用心。哎,原本就是被你逼的,自然不是真心。
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那么优秀,也只是因为你只用别人优秀的那一面去对比了自己孩子不突出的那一面。
别忘了,我们以前也讨厌“别人家的孩子”。
很讽刺的,我从小都是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直到成年后遇到小时候玩伴,说起小时候的窘迫时,朋友来了句“你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我那会可恨死你了。”
4
失去情绪的肆意宣泄
在孩子面前控制好自己的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不佳而随意对孩子发火或抱怨,妈妈的怒火,要么是来自爸爸的不作为,要么是来自对自己的失望,也会来自对孩子未来的焦虑,也可能来自其他人的施压。
虽然发火的那一刻,妈妈的确看到了孩子不好地方,但借由这个“不好”宣泄了情绪,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怖,而恐怖的情绪很多的话,会影响孩子大脑皮层的建设,破坏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还会让孩子分心,从学习上分出心来观察你今天情绪是好是坏。
妈妈一定要给孩子营造稳定平和的情绪环境。
5
失去固执己见的坚持
我大女儿在10℃的时候还穿着短袖,这是我不能接受的,所以我骂过,威胁过,都要让她换上加绒的衣服才行。那几天家里的火药味十足。
直到,我看到她的同学中,尤其是女同学中,也有穿短袖的;我还看到有位穿羽绒服的爸爸骑着电动车带着穿短袖的女儿从我面前驶过;我也听到说,免疫力在寒冷情况下才会升级。
我终于放下连我都不知道原因的“已见”,允许孩子自己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加减衣物。之后,大女儿还会来和我说她穿这些衣服的想法。
其实,当孩子提出新的观念或做事方法时,妈妈需要放弃自己一贯的坚持,与孩子平等探讨,鼓励孩子尝试创新,而不是强行让孩子遵循自己的旧有模式。
6
失去过度保护的屏障
我孩子幼儿时候,喜欢爬花台、跳沙发,总是被一些好心人阻止,说太危险了,要么会晒伤流血留疤,要么摔到脑袋是会死的。
等我孩子长大了,在户外跳来跳去时,还是这些人,他们都在称赞我的孩子运动方面太强了,身手敏捷,不像他们家孩子,跳个花台都不敢。最后他们会自圆其说:“你的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
请不再将孩子置于自己全方位的保护之下,允许孩子去面对一些小风险、小挑战,在磕磕绊绊中锻炼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依次把这6样东西丢掉后,我才发现,我的孩子居然那么优秀。
老大的手工能力很强,还有一些生意头脑,独立能力也是我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老二虽然整天嬉皮笑脸的,但他会帮女孩子抬凳子,背书包,有好吃的会记得留一些给我。
这不都挺好的嘛,这么顺着长大就行。